工作之與我們到底是什么?——我想對于所有人來說最初的本質就是討生活,因為我們不在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為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我們拼命求得一份工作,一個月、三個月、一年后覺得業績提不起來,在公司就像是一個笑話或是一日又一日重復昨天的工作,覺得自己可有可無,開始厭倦,想要逃離,于是決定辭職,可是為了生活,又不得不重新求職,然后如此輪回……
01
上周考研畢業后的庹庹突然來電,問我該如何選擇擺在面前的兩份工作,意思是讓我幫她選?我可選擇不了!
還是要恭喜她終于在緊張焦慮中順利的讀研畢業!
為什么緊張?為什么焦慮?
還不是因為怕出來后“技”不如”我們(早出來工作三年的我們)”,盡管,每次都盡量安撫她,要淡定,要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每一天,路是自己選的,出來后就是一條康莊大道等著你,擁有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拿著可觀的工資……可是我每我內心是這樣的:這么好的路還焦慮個毛啊,我們這種苦逼的上班族生活,能晚點出來體驗生活的艱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雖說你前期投入的時間、金錢多,但是總是得有回報的,畢業后直接出來,文憑放在那,就可以直接進入事業單位的(職教行業),哪里像我們,出來后分不清東南西北,最重要的是不知道該干嘛,選擇的路都沒有,也不知道如何選擇,只知道求得一份工作,能夠不挨餓不受凍,然后去努力適應慢慢嘗試著……(原諒我這個雙子座的瘋女人)
吐槽歸吐槽,但是在她向我打電話的時候,我就算不能幫她做選擇但還是把我的一些建議和想法告訴她,兩份工作:一份是在自己的規劃內,畢業后直接去簽訂的學校當一個本分又受人尊敬的老師,另一份是棄自己所學,去做無可未知的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銷售工作,當然任何工作并不能說是棄自己所學,因為所學即所用,但是就是會覺得不值當的吧。每個人畢業后踏入社會,對任何工作都是會有那份干勁和熱情的,可是熱情消退之后,就是最本真的工作狀態了,那個時候我們還拿什么去應對,所以如何選,就看你輸不輸得起了,畢竟現在的我們不在年輕,沒有那么多肆意揮霍的時間,我想“面對選擇”應該是她自己認真考量后的可又懷著一種不甘心的心態,然后想讓身邊更多的人來告訴你:這樣的人生是不會有錯的。所以即使在怎么想突破自己,那也只會在自己心底最深處一晃而過的悸動,所以,工作之與我們是什么?是回歸現有的狀態,是求上進,思進取一步步用工資證明你能力,你生活的層次提高的過程。
02
昨天和同學(大學舍友)約好去做spa,然后知道她想換工作的想法,我說干的好好的,干嘛要辭職,她說工資太低了,當時我就沉默了甚至覺得難堪,因為她目前的工資已經比我高出很多了,但是她還想走的更高更遠,沉默是因為自己覺得羞愧了,羞愧于自己的不思進取,不求上進,想想,她目前自己重新定位的薪資要求是我遠遠達不到的(職位:管理層),一年前我們在“慢時光里”的六人(大學宿舍六個舍友)群聊中:其中一個說自己在上海某家公司當上運營主管,不用說一月工資過萬,我們當時還可以互相問詢表示羨慕,可是現在跟我在同一城市同一地區的舍友再次說起這個的時候,我沉默,更多的是掩飾內心的惶恐,因為實實在在的擺在我面前的是差異性,目前我們可以買的上一樣的化妝品一樣的鞋子衣服包包,可是持續在這個狀態下的我,兩年后、五年后、十年后,是不是我就只能望塵莫及,暗自嘆悔!
回過頭看看自己所走的路,盡管自己一路折騰,(換過很多份工作),但確實走的太慢,成長的太慢,所以今天一早來公司,我就在智聯招聘上搜尋在我的這個職位上提升一個薪資檔次,在面對不是特別具體的職位要求,我在心里對自己說的是我不行,所以薪資即是代表工作能力和職位要求,我想我如果一直保持這樣,那么在公司自己可有可無的狀態下,自己還有別的出路嗎?
通過這些比較,我想說,工作之與我們是回歸現有的狀態,是求上進,思進取一步步用工資證明你能力,你生活的層次提高過程。
其實我要寫的不是“工作之與我們到底是什么?”而是在工作之中,自己的真實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