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孩子在小的時候,孩子和父母之前的關系是最純粹的親子關系。那時候,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顧,所以非常依賴父母,而父母也出自人性本能的,不惜一切代價撫養孩子長大。當然,不排除極少數狠心的父母拋棄或虐待自己的子女。
但是長大后,親子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尤其當子女不再依賴于父母的時候。父母養育子女出自于天性,而子女孝順父母,甚至給父母養老卻非天性,只能靠自覺了。
這個時候,家庭矛盾變產生了。尤其,孩子長大娶了媳婦以后,沖突就進一步加劇。父母開始變得有心事了,覺得子女不孝順。子女也開始嫌棄父母,怎么這么愛嘮叨。
子女小的時候,子女是弱勢群體,父母是處于強勢地位的。父母打我們,罵我們,我們都不敢反抗。甚至有時候,我們并沒犯什么錯,父母只是單純的拿我們出氣。我們有時候甚至疑惑,每次成績考太差,父母打我們真的是教育我們嗎?還是只是因為我們沒達到他們的預期才挨的這頓打。他們愛的是我們呢?還是愛我們的成績?
于是,我們從小學會了如何討好父母。我們給客人表演背唐詩、唱兒歌等,我們努力學習,主動干家務,以此博得父母的開心。我們人生路上第一個討好的對象就是父母。我們也深知,唯有父母才會無怨無悔的把我們撫養大,能靠得住的人只有父母。
但是當子女長大,父母變老后,父母變成了弱勢群體。尤其,當子女在經濟上不再依賴父母的時候。子女開始可以反駁父母的意見,極少數子女,甚至敢吼父母了。父母到了子女家,開始變得小心翼翼,尤其對于兒媳婦,生怕得罪了她,最終導致自己的兒子受氣。曾經打孩子下手有多狠,現在面對孩子就有多卑微。
對于年老的父母,變成弱勢群體不是最可憐的。最可憐的是,隨著變老,開始變得敏感了。自己的孩子說話語氣稍微重點,就覺得傷心不已。甚至有的父母開始自責,沒給子女創造更多的財富。有些父母覺得自己是子女的累贅,想著老天啥時候把他給收了。總之,腦子里開始各種胡思亂想,感嘆不已。老年生活開始變得落寞而又敏感。但這又進一步讓子女感覺到討厭。
當然,我并不覺得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強弱位置的轉換有什么不好。孩子小的時候,如果孩子強勢,不接受父母的管教,那么父母只能每天以淚洗面。子女長大后,父母太過強勢,過多插手子女的生活,那么對這個家庭來說,也不可能談得上幸福。甚至天天想著怎么整人,那對這個家庭來說,簡直是災難。
我分析這么多呢,其實想說的是,無論我們作為父母,還是子女,都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樣才有助于創建一個更加幸福的家庭生活。尤其對于我們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青中年人士。對于年幼的孩子,我們處于強勢地位,對于年邁的父母,我們也是處于強勢的地位。所以,我們要學會理解處于相對弱勢的父母和子女,對他們多一些愛,少一些責備。學會使用正確的方式,和他們相處。
人生通往幸福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