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的古建筑主要以木結構為主,木建筑最大的缺點就是存在火災隱患,如何防火成了千百年來的難題。我們的祖先一直在常識性的解決問題,從宮廷建筑到民宿舍宅,超前的防火理念衍生出多種多樣的防火構造。
而在中國皖南的徽派建筑民居上,就完整保存了許多防火措施,歷經幾百年的風雨,依舊在發揮著防火的功能。古徽州地區山多地少,村落的建筑十分擁擠,再加上木結構易燃,一旦有一戶住宅著火,很容易就產生火燒聯營效應,整個村落或許都將受災。
為了應對這些火災,徽州大面積使用封火墻對建筑進行分區隔離,同時使用不易燃的材料將其木結構包裹起來,把木材隔離墻內部,這樣在鄰里失火的時候,自己也就不會殃及。在家中的天井內擺放“七石缸”,用來收集落下的雨水,以便在火災時做救火之用。
我們不妨就用徽州古村落的燕翼堂為例,來聊聊古人超前的防火理念。
徽州民居燕翼堂——“江南第一村”的代表建筑
徽州,自古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文人墨客對其趨之若鶩,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就曾有詩曰:“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徽州也成了口口相傳的人間天堂,其中更有無數出名的村落,宋代理學家朱熹所說的“江南第一村”,指的正是燕翼堂所在的村落——呈坎村。
呈坎歷史悠久,其中不乏許多名門望族,從唐末到清末的一千多年,呈坎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共計歷史名人500有余。大量的人才也繁華了呈坎的建筑,呈坎村內至今仍有大量明清建筑保存,其中僅明代 建筑就有28處,我們所說的燕翼堂,就是呈坎村的代表性建筑。
燕翼堂是一座明代中葉的建筑,是一座兩進兩間的三層樓,在明朝可以稱為高層建筑了。整棟建筑坐西向東,整體呈長方形,整體采用中軸線貫穿其中,建筑分為門廊,前進和后進,兩側分別有相廊連接。窗戶很小,四面皆是高墻,據說屋主本是明朝一位御醫,常年生活在宮廷之中,建筑主要為其母親與妻兒居住,所以防火防盜盡善盡美,可以稱得上是一座完整古代的建筑消防歷史博物館。
燕翼堂的防火核心——木結構不外露
整個徽州民居,防火建筑的代表就是燕翼堂,因此也成了古建筑防火的典范。徽州民居燕翼堂的主要防火核心,其實就是“木結構不外露”,火災發生時最先點燃的就是木結構,如果能把木結構與火源隔開,那么建筑就能免受火災的困擾。燕翼堂具體又是怎樣防火的,就要從各個分區說起。
1、外墻 、 大門的防火措施
徽州村落街巷眾多,燕翼堂所處位置的前 、后 、 右也是街巷 ,巷子的寬度僅僅為1米左右,這也就增加了火災隱患,為了應對潛在的危險,四周的外墻都采用了青磚封砌,外部沒有任何暴露的木結構。房頂采用青瓦,放置屋頂木結構與火源接觸,進出的主要通道大門本來應采用木制的雙開門,但為了防火、防盜采用了杉木板門。
門扇在外部也采用方磚鑲嵌,外部的木料被方磚隱藏了起來,用扁圓鐵門釘固定門楣,為了不讓木結構暴露,門楣上也采用水磨磚鑲嵌。建筑從外部斷絕了木結構與火源接觸,可以稱得上是固若金湯的防火措施了。
2、前進的防火措施
燕翼堂的“前進”一座三開間五步架進深的三層樓建筑,其中底部是可以通往后進的大廳,地面除了臺階采用青石鋪砌,其余的空間全部方磚斜向鋪滿,在大廳兩邊的側廊上也使用方磚鋪砌。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僅是一層建筑,在二層的木樓板上也是滿鋪方磚。
3、后進的防火措施
燕翼堂的“后進”和“前進”一樣,也是一一幢三開間五步架的三層樓建筑,其中二層以下跟“前進”的做法是一致的,其中后門朝外的一面也是鑲磚處理,窗戶也拋棄傳統的木制窗戶,而改用杉板窗扇加外部鑲磚的處理方法,還有特制的磚制推拉窗。雖然這些鑲磚窗扇看上去十分笨重,,但是卻解決了傳統木建筑無法抵御外火的問題。
如果直接了當的說,徽州民居的防火措施就是每家每戶照顧好自己的房屋,而對于外來的火災隱患,則會使用封火墻,封火山墻,封火窗,方磚鋪地,小青瓦等方式,對外部進行全方位的火源隔絕,這些防火的方式可以說和現代的防火墻、防火門別無二致。
古人超前的防火理念——家用滅火器,自動化消防的嘗試
事實上,燕翼堂在設計之初,就融入了防火理念,除了前面提到的標準防火設施,還采用了家用滅火器的概念,自動化消防設施的構建,盡管這些消防設施還較為古樸和簡陋,但是在理念上開創了家用滅火的意識,自動化消防工程的先河。
1、天井內的“七石缸”——現代“家用滅火器”的理念
“七石缸”也就是在庭院里的一口大水缸,上大下小呈拋物線狀,一共可以盛滿七石水,所以叫“七石缸”,燕翼堂的天井中也有這樣一口缸。缸的主要作用就是在雨天收集雨水,這些雨水平時收集起來可以養魚,也可以種植荷花。這樣的水缸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稱為“太平水缸”。古人可以在建筑著火時,取其中的水進行滅火,相當于現代“家用滅火器”。
2、自動滅火的閣樓——自動化消防的嘗試
在燕翼堂的二層樓板上,有一層厚厚的干沙,在干沙上面才是鋪設的方磚,如果發生火災,火勢從一樓順勢向上,二層樓板會首先被燒毀,于是干沙全部下落進行滅火,在干沙之后方磚也會下落,進一步配合干沙進行滅火,類似于我們現代常見的消防自動化。
總結:
燕翼堂是明清徽州民居的典范,除了其建筑工藝的高超之外,其多樣的防火措施也讓人甚為驚嘆。雖然我們的古建筑是以木結構為主,但古人超前的防火理念,也在盡量把火災的風險降低到最小。這些防火理念至今仍影響著我們,告戒著我們火災安全萬萬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