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書,也就是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在那么多穿梭紛亂的人群里,我無比清楚地看到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的那一個的位置。
幼年,父母是安全的保障,上幼兒園,不斷回頭;
少年,父母的溫情開始變得瑣碎,義無反顧地期待離開父母的懷抱;
成年,父母成為了另外一個世界,彼此相安,卻是一方想要靠近,一方想要拒絕;
慢慢地,留給父母的是側臉,是背影,是不耐。。。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如今我早已成年,除了幼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這些年竟然都是聚少離多。年少時的孺慕之情,早已在不得不說再見的無奈之下被獨立的個性取代。
雖然和父母一直會深入的交通,雖然自己很會照顧自己,雖然身邊的工作,朋友,室友,教會,父母也都親自考察過一遍,但是父母即便說我們不擔心,卻也是常常掛念。而且可能太獨立了,然后又對父母的一些地方指手畫腳,有時候讓父母覺得好像不被需要了,被嫌棄了。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
還記得每次一個人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車或回家或上學的時候,父母不知道要囑咐多少次。也許是因為聚少離多的緣故,所以那時也時常覺得雖啰嗦卻溫暖可親。即便是現在每一次從家里回來,到家晚一點報平安,電話就過來了。
平常身體都挺好,除了前些年深受折磨的生理病。中考完的暑假沒護理好,落下了生理痛的毛病。每每痛不欲生,恨不得把自己撞暈過去,個中滋味,苦不堪言。為了這個,父母百方打聽,偏方正方都試了個遍。大學一個人在宿舍躺著,疼起來給媽媽打電話,說不了什么話,就一個勁兒的喊疼,邊喊邊哭,常常是哭著哭著自己睡著了,老媽那邊還在安慰我。
一直覺得自己是放心父母,才不擔心不多問,其實仔細想想很多時候是太過擔心忙碌自己的事,以至于單純的想不起來去關心體貼父母。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最后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 。
很感恩,這個道理我很早就學到了。
孝順從來都不早,也都不會晚。聚少離多,所以都會很珍惜能夠孝順父母的機會。高中暑假,看老爸跑車辛苦,每天晚上睡覺前都給按摩放松一下。然后越大好像就越懶,尤其是現在,更愿意給父母花錢,洗頭洗腳好像是在上個時空的事情了。
明白這樣的愛,所以清楚,把自己照顧好,保護好自己的生命,不讓父母擔心,這才是最基本的孝順。當然,我可不是報喜不報憂,我會原原本本全盤托出,我經歷了什么,感恩什么,苦惱什么,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遇到了什么麻煩,學到了什么功課。。。。。。他們很樂意聽,時常會表揚一下我女兒真棒,也會一針見血的指出我的問題,毫不留情的教訓。同樣,他們也愿意分享他們自己的生活。然而對此自己很是羞愧,有時候聽到的第一反應是去責怪老爸老媽怎么這么想,太淺薄了,太世俗了。。。。。。然后一不小心就開始驕傲地指手畫腳起來了【慚愧臉】
趁著雙親健在,趁著我單身自由,趁著現世安穩,更加去愛,去珍惜,去孝順,去體諒親愛的爸爸媽媽~~~
目送是件不得不的悲哀事,也是一種愛和忍耐。然而,作為被目送的人兒來說,完全可以將這種悲傷化為成長的喜悅。
End
還記得初中的寒假作業包括了,為父母洗腳。
還記得小時候有個公益廣告是說,媽媽為奶奶洗腳,小兒子也去端盆水要為媽媽洗腳。
當你為著自己的生活奔波忙碌時,也不要忘記每時每刻我們都在目送著親愛的爸爸媽媽老去啊~~~
莫待子欲養而親不待,以致空留遺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