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基本上都被成年人捉弄過,捉弄孩子是成年人居高臨下的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
一個朋友有一段時間工作比較忙,沒時間去接上幼兒園的孩子,孩子爸單位距離幼兒園近,就讓孩子爸去接孩子,讓孩子在單位玩,等到下班再一起回家。
孩子爸爸單位的同事都是三十幾歲,有兩個同事喜歡跟孩子說話,經常會去捉弄孩子,要么是煞有介事的讓孩子叫他們“爺爺”,要么裝出很兇惡的樣子,強行要抱孩子,嚇得孩子直躲,他們則樂得哈哈大笑。
孩子肯定會從大家的表情中感覺到有什么地方做錯了,但又不知道錯在哪里,從而產生惶恐不安。
孩子爸爸并不喜歡同事那樣逗孩子,但也許只是覺得開玩笑,也許因為同事間不好意思,就沒強行去制止他們。
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和外人打交道時露出了不自信,說話也不像以前那么大方了。
有一天孩子和爸爸從單位回來,媽媽看到孩子有哭過的痕跡,媽媽就問孩子發生什么事了,孩子說:“張叔叔說爸爸不要我了”說著又想哭。孩子爸爸解釋說,他下班前到院長那里開會,會議比原定時間稍長了些,到下班了還沒結束,那個張姓的同事就跟孩子說:“你爸爸和媽媽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給我,我家有個兒子,正好沒有小女孩,走吧,跟我回家。”說著就假裝要拉孩子回家,孩子被嚇壞了。
后來孩子有兩次從睡夢中哭醒,都是說夢到爸爸去幼兒園接孩子,然后獨自走了,不要孩子了。由此可見,大人的一個無聊的玩笑,給孩子帶來多么深刻的恐懼。
還有的大人以嚇唬孩子取樂,看到小男孩,就裝著要去割小男孩的雞雞之類的話,看到小孩子很喜歡的布娃娃,就去把布娃娃藏起來,或說丟了,直到孩子急得大哭,大人才拿出來。
成人覺得這很好玩,以為逗一下孩子,哭一下或急一下沒什么影響,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它對孩子來說毫無樂趣,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以及對他人的不信任。
下面以陶行知的一首詩來結束本文,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