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新緣起于模仿,而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
關于人類模仿的天性有個典型的實例就是人在嬰幼兒時期學習語言本領。你也許根本記不得自己最初是怎么學習語言的,但是你肯定對孩子牙牙學語的情景不陌生:通常最開始都是父母在孩子身邊對孩子說“快快...喊媽媽”或者說“快快...喊爸爸”諸如此類。孩子會努力發出“么啊”或者“八啊”的聲音。然后再逐漸說一些比較長的句子讓孩子模仿,再后來是給還在讀一首詩歌讓還在來跟著學習。其實這個時候孩子就是通過努力模仿大人的聲音、語言或行為來學習。我們通常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首先說的就是孩子對父母的模仿和學習,這也是有著天然的條件。從個人來講,模仿是人的天性,也是創新(或創作)的緣起。
古龍被稱為新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甚至很多人認為他的文學造詣遠遠超過了金庸。其實古龍早起作品也有在模仿金庸,后來才逐漸寫出了自己的風格。對于設計師來說也一樣,回顧下我們自己剛開始學習設計的時候,面對老師布置的課程作業,也都是找來案例比虎畫貓,其實這就是模仿,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羞于承認。中國有句老話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出自于荀子《勸學》,意思是在老師教導下的新起之秀超越了自己的前輩,這里面隱含了一層意思是你要想更“青”,前提你得是“藍”,而成為“藍”就離不開模仿和學習。
說的更大一點,人類之所以在進步或者進化,就是基于對于上一代人的模仿和學習。
可見,創新不是空中樓閣,需要建立在模仿和足夠學習的基礎上。對于初級設計師來說,更需警惕一些“改變世界”式的創新口號,因為這很空洞,說多了就會變得癡人說夢。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處于積累階段的設計師一些模仿和學習是必不可少的,要多了解行業和設計的基本范式,熟后方能生巧,這時候的巧才是屬于自己的創新。
創新的質變需要量變的積累。
2.“寧做海盜不做海軍”——企業的發展過程需要模仿
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里面說過,那個時期封閉了很久的中國習慣于往外送東西——割地賠款、真金白銀,很少從外拿來東西。其實人、企業,甚至國家道理都一樣,要想進步,必須模仿、吸收、借鑒外來事物,稱之為“拿來主義”。
說到企業的模仿我舉兩個例子:
在北京東邊有個地方叫河北香河,說到香河在北京的朋友都知道香河肉餅,除此之外,香河還有一個北方最大的家具城。我大學學的是工業設計專業,那個時候北方的工業設計發展很緩慢,甚至有些人壓根沒聽說過這個專業。對于一些制造廠家來說,在十幾年前都談不上什么設計,更別說創新。那香河這家具城是怎么起家的呢?主要是當年通過每年一度的廣交會買進一些當年或當季比較流行款式的家具,運回來,全部進行拆卸,然后按組件進行生產、組裝。說白了,就是對外面新樣式、新設計的模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山寨和抄襲。當然我們并不鼓勵這種行為,但它是事實,目前這家企業已經做到了“家具之都”的規模。
說到山寨,在互聯網公司里面不得不說到騰訊,在05到12年左右騰訊是被罵“山寨”罵的最兇的。國外的產品和設計,他們抄,國內創業公司的產品和設計他們也抄。抄的結果往往是比別人做的還好,再加上用戶的基數大,大家用著用著也就認可了。后來出了個次叫“微創新”掩蓋了一切,知道今天龐大的企鵝帝國,也就沒人再說人家“山寨”了。現在談起那段黑歷史,知道的人也多是微微一笑。
再說說蘋果,蘋果剛創建之初,喬布斯是一直提倡“要學海盜,不做海軍”。學習別人的先進之處為我所用。他曾引用畢加索的話“庸人抄襲作品,天才盜竊靈感”。最意義深遠的是喬布斯于1979年去施樂創新中心進行觀摩,當時蘋果和施樂有合作關系。后者向喬布斯一行展示了三個項目,但喬布斯唯獨對圖形界面一個項目更感興趣,他看了一眼就知道圖形界面必將是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然后回來后就安排自己的人開始開發蘋果電腦的圖形化界面,才有了后來Mac系統友好的用戶體驗。
模仿、借鑒、到微創新,可以說是任何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當然目前行業技術會涉及到知識版權保護或者專利保護,這些需要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
3.作為高層次創新形式-設計流派也是有延續的
設計是一個古老的學科,設計的創新很多提現在設計流派上。在近200年來,隨著工業化的進程以及后來信息時代的到來,涌現了一波又一波的設計流派。但是這些設計流派不是憑空陡然產生,都是從前一個運動或思潮中逐漸演化而來的。以現代主義舉例,諸如風格派、抽象派、表現主義、立體主義、芝加哥學派,象征主義等等都是在前一種藝術流派脫胎出來的。從設計師的發展來看,如果沒有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和裝飾藝術運動,也就沒有后來的現代主義。
設計流派的演化,說白了就是對一個設計的理念和形式了解了,熟悉了,膩歪了,然后推出了一個新的思路。而這種建立在前期的了解和熟悉,是流派孕育的必不可少的階段。
4.總結
總之,模仿是創新的一個起點,關于這一點一定要跳出思維的牢籠。創新沒有捷徑,作為設計師需要注重量的積累。一定要建立互聯網從業者該有的習慣和方式,如廣泛地體驗新產品,收藏好的設計效果和案例,積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努力從一個熟練的上網用戶轉化為一個職業互聯網設計師。
此外,設計師要高標準要求自己,多關注行業趨勢和優秀的設計作品,多體驗一些精品APP或網站開闊自己的視野,激發自己的設計靈感和思路,儲備設計素材。很多時候創新就源自于這些積累。
設計師一般會經歷,由模仿,到少量借鑒,再到微創新的階段,這也是個逐步添加自己的思想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下一步往往就是創新。
后面再講真正的創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