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生活中,遇到不淑的人是不幸的;但是更不幸的是把自己放進這無邊的執念里,迷失了自我,也忘記了愛自己。
1:
在一段婚姻里,有一方太過于執念,那么另一方只能感受到忽視,委屈,壓抑。甚至,連繼續愛下去的勇氣都消耗殆盡了。
一般在婚姻生活中,一直堅持執念的人,都有以下幾點:
01:自我認知不足。
主要表現為難以合作,他們處處自以為是。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常常認為對方在和自己作對。
02:缺乏同理心。
主要表現為自私冷漠,他們過度關心自己的感受。卻經常忽視身邊人的感受,更別說關心照顧對方了。
03:不懂得換位思考。
主要表現為不成熟,說話做事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從不在乎對方的感受。經常對對方造成傷害。
在現在的婚姻生活中,很多人自己意識不到,是因為自己的執念傷害到對方。他們總是用這句話:“我沒錯,我不用改,我很好”!來回復對方的建議。他們總是把自己置于險境,覺得對方在針對自己,覺得對方時常會抱有偏見。
明明是他們心態出了問題,卻把理由全部推給對方。還抱怨對方根本不懂自己。實際上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這種矛盾的心理,源自早年依戀創傷。
根據精神分析,如果早年和父母的相處過程中,如果依戀出了問題,就會害怕和愛人的關系過于親密。關系太好就會“杯弓蛇影”,就會回想起早年遭受的創傷。關系太差又會害怕失去對方拋棄自己,于是就不斷的索取對方求的關注。
明明可以經營好的夫妻關系,卻偏要推開對方。當對方真的離開了,又把他拉回來,質問為什么要傷害自己。缺乏安全感,高度焦慮、有間接的親密恐懼癥。
他們把所有的情緒因素都幻化成一把,傷人于無形之中的利劍。直指對方,那么既然怎么和你相處都不對,那就是你的錯。
2:男人的執念有兩種:
01:清楚自己正在犯錯誤,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情緒失控時不可理喻,情緒恢復時又感覺到后悔。但是下一次又重蹈覆轍了。
像這一類的男人從小就目睹了,這樣的婚姻模式:一家人在一起,吵架很正常,妻子就應該滿足丈夫的需求。長大之后對婚姻既依戀又抗拒。
表面上看是他們在發脾氣,潛意識里他們并不知道,這樣的情緒來源在哪里。是原生家庭遺留下來的創傷?是壓抑父母情緒的發泄?是發泄對妻子不滿的契機?
這個時候妻子的提醒很重要。如果對方有自知力,出發點還是好的。接受到妻子的提醒后,就會花時間反思自己,下一次溝通就會改變態度或是誠懇的向你道歉。
02:不清楚自己犯的錯誤,沒有自知。
無論妻子怎么勸說,他都聽不進去意見。也不愿意改變自己的做法,故意把自己消化不了的情緒轉嫁給妻子。
這類男人是早年有一個無法超越的強勢母親,她全權掌控他的一切。導致他渴望追求幸福,但又深知自己缺乏愛的能力。
結婚以后他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妻子身上,或將自己所有的痛苦都發泄在妻子身上。他們的潛意識是:我無法得到愛,我的幸福會和我擦肩而過,我做什么都沒用。
他們可以意識到的是:都是因為妻子不對,我才這么不幸福,她一點也不懂我!唯有把妻子放在自己的對立面上,他們脆弱的自尊心才可以恢復,忐忑不安的心情才可以平靜下來。
而對這樣的丈夫,妻子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失敗之后,丈夫造成的傷害難以承受的時候,只能選擇離婚了。
3:除了放棄婚姻,還有別的好辦法嗎?
有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各自放下堅持的執念。如果女人可以試一試客觀的溝通方式,當對方有情緒時,妻子主動的溝通。及時的處理,接受對方不過分的要求,不記恨對方犯的錯誤。這些都是在雙方可以接受的前提下,用愛意去感化包容對方,并不需要多長時間,他就可以做出不同程度的改變。
在現在的婚姻生活中,不光是男人很執念,女人也是如此。女人錯就錯在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改變自己的男人身上。而丈夫恰恰就是個執念的人。你們生活在一起,真的需要互相磨合。
在這個過程中,一方反復的溝通,不斷地給予期望。對方還是不予悔改,對自己的努力視而不見。一兩次溝通之后,對方沒有回應,就不必溝通了。轉向更清晰更直接的需求。
比如我要這個,不要那個,不管你多么執念,你都必須給我。溝通方式依然是客觀沒有惡意的,但是需求很明確。
比如:“我不喜歡你在客廳抽煙,我希望你能去陽臺上面去抽煙”?
“我對你沉迷玩電腦有些反感,你可不可以顧及一下我的感受,陪我說說話,不要玩電腦了好嗎”?
把“為什么”變成“我不喜歡”和“可不可以”,這樣一來發現語氣平緩了很多,卸下執念的包袱,還沒有加深夫妻矛盾,反而就這樣很和諧的解決了。彼此都感到驚訝,此刻他們都恍然大悟。只要對方表達的足夠清晰,足夠誠懇,是可以滿足對方的需求。
在婚姻生活里,努力溝通很重要,及時止損也很重要。積極主動的調節溝通方式,放下對對方的偏見,夫妻雙方都要努力,都要付出。學會聆聽對方的訴求,用換位思考的角度方式,去多方位立體式的感受對方的苦衷。
彼此交換位置,再復述一遍對方的訴說,自己就會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也會更理解對方。這樣你們的夫妻關系才會越來越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