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大部分學生是怎么學英語的,他們的問題在哪,為什么會導致成績不高。
案例一:太原市2018年七年級英語考試選擇題第一題,這是一道考察英語人稱代詞,主格和賓格的題。我當時問學生:你們知道主格和賓格么?你們老師當時是怎么給你們講主格和賓格的? 學生回答:當時老師舉例子說,“我告訴他 ”,“我”就是主格,“他”就是賓格,然后老師說記住就行。我再問:那你知道什么是主格 賓格嗎? 學生回答:其實不知道。
這個案例反映出,很多學生對語法名詞的不理解,他沒有真正的懂了這個語法名詞,我在上一期的分享中說過,語法題時拉開成績高低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單詞沒什么技術含量,只要認真背,誰都能背會,而語法重在理解。再有就是很多老師也確實沒講清楚這個問題。
案例二:在寒假班和雅思班教學過程中,分別出現了want to do和動詞不定式 to 后加動詞原形的兩個知識點。在初中的寒假班,我當時問學生,want 你為什么選擇to do 的形式?學生回答:固定搭配,老師記住就行。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雅思班,動詞不定式為什么跟動詞原形?回答還是 固定搭配 記住就行。
這樣的語法根本沒學懂,動詞不定式to 后跟動詞原形,那to 如果是介詞 那他就不跟原形了,這個該怎么記憶呢?所以關鍵在于,對于語法一知半解,把語法當成了固定的公式,去僵化的記憶。
案例三:寒假英語班,學習特殊疑問句造句的過程中,學生在造到,what do you want to do?時,他覺得應該說成 what are you want to do? 我問:為什么?他說:覺得通順。
我就問他:是不是你們老師,說完以后給你們留的作業就是背句子了? 他回答是。
這是很多老師都會留的作業,回去背句子,這就導致很多學生的英語是語法是憑借背后的感覺選擇出來的,不是根據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