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一個喝醉酒的人破口大罵你,你還是要與他爭執不休甚至拳腳相加,結果自掏腰包又賠禮道歉又丟人現眼。這種可以避免的果報為什么就不能避免呢?因為你太在乎自己,容不得外人一丁點的刺激。太在乎自己的人十分愚蠢,就像“若見色是我”一樣。(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喝醉酒的人喻為愚癡、破口大罵喻為受報、你喻為業力、拳腳相加喻為惡相、自掏腰包喻為消福、賠禮道歉喻為后覺,丟人現眼喻為惡道。倘若知道在你面前是個酒醉狀態失去理智的人而能夠理性看待,於內心不急不躁善知因緣不與粘連,則這樣的果報就可以避免。同樣,那些自心攜帶欲貪、嫉恨,愚癡的人必定會通過言語、行為,思想有所表露。比如:欲貪強烈的人對于財色和名利十分感興趣,當你面對或與這樣的人打交道,就需要有清醒而理性的頭腦不與其過于粘連則你就不會受報或受報的幾率會大大降低;嫉恨心理濃烈的人若與之打交道,就要抱有清醒的頭腦盡量遠離不要過于粘連則果報就會降低。必定心懷嫉恨的人對于自我十分頑固,有強烈的攀比心理和瘋狂的自我占有以及顯擺心理,這樣的人最好遠離免得自受果報;愚癡人的心理時常顛倒、其思維經常紊亂、對善惡好壞不善分辨,嗜好追求時尚隨波逐流。與這樣的人打交道需要注意不要輕信乃至盲目接受他們世俗式的生死觀點,要有自己理性分辨能力,這樣避免與這些人的思想粘連成為愚癡種。
人受報總是在不知不覺下顯現的。心的昏沉、性的顛倒、行的放逸,意的散亂都會形成果報。受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時常受報更是悲慘。若不能從中醒悟恐怕你的一生沒幾天是真正自由的。所以,對于自己的行為要時常警覺和觀察不要放逸於財色名利當中瘋狂追逐,到頭來一無所獲反倒業力劇增愚癡增長;對于自己的言語要時常理性分辨善于觀察自己的言語說教是否與性相應。不要嘴上說的天花亂心里卻渾然無知一片茫然,表現在行為上更是顛倒錯亂一事無成;對于自己所想所思要理智分析善于覺照自心起心動念,不要讓自己的思想放逸於外,更不要讓自己的思想粘連太多的欲愛和嫉恨。應當時常用佛陀教義來熏染自心趨向安泰和明凈。若於身口意能夠時常覺察和善知,那么你就會逐漸遠離可能給你帶來不好的業報,則今生朗然生活,等色身變滅神識注定解脫苦海不再沉淪。
倘若我們認為一切因果乃至由因果顯現的十二因緣等諸苦受悉皆不真,那么我們就應當知道一切因果乃至苦受及其不真說法悉皆從心幻生。心若不幻則無所受,無所受的是真心不是妄心。就像真正的虛空必定不受風雨雷電的侵襲,這好比自己的手絕不會傷自己的手一樣。正因為如此,人受報原本不受,原本不受不代表不受報。比如:虛空不可摧毀,這句話就是無明語。虛空就是虛空,和摧毀不摧毀沒有絲毫瓜葛。說摧毀還是不摧毀都是人在說,這樣的說悉皆來自自心即意識。意識生出來的言語乃至說教悉皆虛無本來無根。若拿著由意識滋生出來的這些觀點去認可我們的真性或虛空悉皆不真。我們把這個“不真”方便稱之為妄心,并不是說真有一個實體的妄心。你若受報就受報,不要用所謂文理性的知見去搪塞自己糊弄自己。倘若我吐你一臉口水你若說:沒事,見如同不見。一切都是空的假的,我不動心!若信佛學佛修行整到這個地步,我覺得你應該在精神病醫院解脫了。所以,學佛也好、信佛也罷,修行也是,擁有什么樣的心態十分重要。若因地攜帶欲貪、嗔恚,愚癡去信佛乃至學佛修行并且明知道這些是惡不善法反而不舍繼續把這些帶進信佛學佛修行當中,即便你明多少法理、說多少教義、度多少信眾、做多少善事、供養多少錢財、放多少動物,救濟多少人悉皆造業無量。為什么?因地不正猶如殘缺的種子即使種在多么肥沃的土壤中,發出來的芽也是殘缺,接出來的果也是殘缺,白白浪費了土壤、陽光、水分,肥料。
“空花結空果”這句話大家不是不明白。看似你在精勤修行、看似你在虔誠禮佛、看似你在精進讀經、看似你在努力改變,看似你在如實禪坐。其實里面已經被欲貪、嗔恨,愚癡腐朽的腐爛發臭壞到家了。你帶著這些惡不善法的種子越這樣信佛、這樣學佛,這樣讀經、這樣禪修、這樣禮拜、這樣放生、這樣行善、這樣講法,這樣供養就越增長你的果報,就越增長廣大你的業劫,就越劇增你的愚癡。必定,一個看似有錢的人自認為自己很幸福,其實這樣的幸福是給予欲貪的。欲貪是苦輪回資本,拿著這樣的欲貪就一定會產生有錢的幻覺。這樣的人僅僅看到的是鈔票而看不到欲貪之苦輪回之道是何等的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