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讓于是令李密獨立建立大營,率領他的部隊,號稱“蒲山公營”。李密軍令嚴整,凡號令士卒,雖在盛夏,也都如背負霜雪。李密節儉樸素,所得金寶,全部頒賜麾下,所以人人都樂于為他所用。他麾下士卒多為翟讓士卒所陵辱,因為軍令嚴厲,不敢上報。翟讓對李密說:“如今資糧粗足,我想回到瓦崗,你如果不回,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我們就此別過。”翟讓率輜重向東,李密也西行到康城,游說了幾個城池投降,大獲資儲。翟讓很快后悔,又引兵跟從李密。
16、
鄱陽賊帥操師乞自稱元興王,建年號為始興,攻陷豫章郡,任命他的同鄉林士弘為大將軍。皇帝下詔,命治書侍御史劉子翊將兵討伐。操師乞中流箭而死,林士弘代統其眾,與劉子翊戰于彭蠡湖,劉子翊戰敗陣亡。林士弘兵勢大振,發展到十幾萬人。
十二月十日,林士弘自稱皇帝,國號楚,建年號為太平;于是攻取九江、臨川、南康、宜昌等郡,豪杰爭相殺死隋朝郡守縣令,獻出郡縣響應他。其地北自九江,南及番禺,皆為他所有。
17、
皇帝下詔,以右驍衛將軍唐公李淵為太原留守,以虎賁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為他的副將,將兵討伐甄翟兒,與甄翟兒遭遇于雀鼠谷。李淵部眾才數千人,賊軍包圍李淵數重;李世民將精兵救援,在萬眾之中救出李淵,這時步兵趕到,合擊,大破甄翟兒軍。
18、
皇帝對骨肉親情十分疏薄,蔡王楊智積每每不能自安,后來生病,也不找醫生,臨終,對自己親人說:“我今天才踏實了,自己得以把人頭完整帶入地下!”
19、
變民首領張金稱、郝孝德、孫宣雅、高士達、楊公卿等寇掠河北,攻陷郡縣,即行屠城。隋朝將帥敗亡相繼,唯獨虎賁中郎將、蒲城人王辯,清河郡丞、華陰人楊善會數次有戰功,楊善會前后與賊七百余戰,未嘗負敗。皇帝派太仆卿楊義臣討伐張金稱。張金稱扎營于平恩東北,楊義臣引兵直進抵臨清之西,據永濟渠為營,離張金稱營四十里,深溝高壘,不與他交戰。張金稱每日引兵到楊義臣營西,楊義臣勒兵擐甲,約他交戰,既而又不出來。日暮,張金稱還營,第二天,再來;如此過了一個多月,楊義臣還是不出營。張金稱以為他膽怯,屢次逼近其營辱罵。楊義臣于是對張金稱說:“你明天來,我當必戰。”張金稱輕視他,不再嚴密防備。楊義臣簡選精騎二千人,夜里自館陶渡河,偵察到張金稱離營,即刻入營攻擊他們的家屬和輜重。張金稱聽聞,引兵還營,楊義臣從后面攻擊,張金稱大敗,與左右逃于清河之東。過了一個多月,楊善會將他生擒。讓官吏在鬧市中樹立木架,把張金稱頭綁在上面,手足張開,令他的仇家來割他的肉吃。張金稱未死之前,一直唱歌。
皇帝下詔,任命楊善會為清河通守。
華杉曰:
這一戰,也是兵法的標準套路,分戰法,以正合,以奇勝,跟公元前205年韓信打敗陳馀的井陘之戰,公元614年張須陀打敗盧明月的祝阿之戰,一模一樣,都是分兵兩千人劫營,然后等你回救的時候從后面追殺,前后夾擊。所以學習兵法,一定要多讀戰史,案例教學。案例知道得多了,你就知道可以做什么,會發生什么。案例讀得少,靠自己推演去想,是想不到的。
20、
涿郡通守郭絢將兵一萬余人討伐高士達。高士達自認為才略不及竇建德,于是擢升竇建德為軍司馬,把部隊全部交給他。竇建德請高士達守輜重,自己簡選精兵七千人拒戰郭絢,詐稱與高士達有矛盾而叛變,派人請降于郭絢,愿意為他做前鋒,攻擊高士達以自效。郭絢信了,引兵跟隨竇建德至長河,不再防備。竇建德突襲他,斬殺俘虜數千人,斬下郭絢首級,獻給高士達,張金稱余眾都歸附竇建德。
楊義臣乘勝抵達平原,想要進入高雞泊掃蕩。竇建德對高士達說:“歷觀隋將,善用兵者沒有一個趕得上楊義臣的。如今滅張金稱而來,其鋒不可當。請引兵回避他,讓他欲戰不得,坐費歲月,將士疲倦。然后乘間出擊,可以擊破。不然,恐怕您無法抵擋他。”高士達不從,留竇建德守營,自己親率精兵逆擊楊義臣,戰小勝,就縱酒高宴。竇建德聽聞,說:“東海公未有破敵,就自高自大,禍至不久了!”后來,過了五日,楊義臣大破高士達,就在戰陣中將他斬首,乘勝逐北,直撲其營,營中守兵皆潰。竇建德與一百余騎兵逃去,到了饒陽,乘其無備,攻陷城池,收編士兵,得三千余人。楊義臣既殺了高士達,以為竇建德不足為憂,引去。竇建德回到平原,收集高士達散兵,收葬死者,為高士達發喪,軍威再次大振,自稱將軍。之前,群盜抓到隋朝官員及士族子弟,都殺死,唯獨竇建德善待他們。由此隋官漸漸開始有人獻出城池投降,竇建德聲勢日盛,能勝任作戰的士兵,發展到十余萬人。
21、
內史侍郎虞世基因為皇帝厭惡聽到賊盜的消息,諸將及郡縣有告敗求救的,虞世基都壓下或減輕事實,不以實報,只是說:“鼠竊狗盜,郡縣捕逐,很快就消滅了,愿陛下不必掛懷。”皇帝信以為然,甚至杖打求救使者,以為他妄言,于是盜賊遍海內,陷沒郡縣,皇帝都不知道。楊義臣攻破納降河北賊數十萬人,列狀上聞,皇帝嘆息說:“我當初也沒聽說啊,賊勢怎么會發展到這個地步,楊義臣招降的盜賊怎么這么多呢!”虞世基回答說:“小賊雖多,未足為慮。楊義臣攻克他們,擁兵不少,久在京師之外,對國家沒什么好處。”皇帝說:“你說得對。”于是追回楊義臣,遣散他的部隊,賊匪又多了起來。
治書侍御史韋云起彈劾上奏:“虞世基及御史大夫裴蘊掌管樞要,維持內外,四方報告事變消息,他們卻不向陛下報告。賊匪的數量實際上非常多,他們裁減數目,謊稱很少,陛下既聽聞賊少,發兵不多,眾寡懸殊,往皆不克,所以使官軍失利,賊黨日滋。請把他們交付有司,結正其罪。”大理卿鄭善果上奏:“韋云起詆毀名臣,所言不實,非議朝政,妄作威權。”由是調任韋云起為大理司直。
華杉曰:
皇帝為什么聽不到真話,因為他掩耳盜鈴不想聽!他不想聽真話,說假話的就居于高位了。假話總有爆雷的時候,皇帝也不想爆雷,因為爆雷炸死的是他。但是,說假話的大臣,他的地位甚至人身安全都是靠假話支撐的,他必須捍衛假話,直到爆炸為止。捍衛假話,就是保自己性命;所以,誰說真話,就要跟他拼命,鏟除他的事實基礎,換一個角度搞掉他。楊義臣打了勝仗,招降了幾十萬人。這個消息皇帝已經知道,壓不下去了,怎么辦?虞世基換一個角度,讓皇帝防備楊義臣,就把楊義臣召回,解散了他的部隊。這樣搞下去,能不爆雷嗎?奸臣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到了爆雷的時候,他們也就一起殉葬罷了。虞世基、裴蘊后來就都為楊廣殉葬了。
這種情況,延伸到現代企業管理,就形成不處罰犯錯誤的員工,鼓勵大家暴露錯誤的制度。為什么呢?一個員工,犯了錯誤,給公司造成損失,他應該承擔責任受處罰吧?扣獎金吧?不!不處罰,不扣獎金。因為如果你處罰,他就會掩蓋錯誤,直到掩不住為止,那事兒就大了。容忍錯誤,不處罰,鼓勵上報,甚至獎勵上報,才能把災難消滅在萌芽狀態。
這道理如果跟楊廣說,他絕頂聰明,也很容易聽懂。但是,他太貪玩,耽誤他享樂的事,他不愿意干,也就不能聽,只能掩耳盜鈴,娛樂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