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帳的真相
要不是身邊有手帳好者,平日的生活里你大概不會聽到這個詞。
它究竟有何種魔力?讓大批青年熱衷于此?
1、什么是手帳?
“手帳”二字源于日本和臺灣,原為日語里筆記的意思。提起筆記,我們印象里就是上學的時候記得各種課堂筆記,當我們成長,熱愛書寫的人會有更進一步的筆記,比如日記,讀書筆記,工作筆記等。
然而手帳遠沒有那么簡單。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或者了解日本的文化,你很難相信和想象,在日本,幾乎男女老少人手一本手帳,用來記錄每天的行程以及寫下一些備忘,若你要與他們約定什么事情,他們會當你的面打開手帳,與你約定日程,并記在手帳中。無論是在電車上還是在咖啡廳,總是可以看到很多人利用短暫的閑暇檢閱自己的手帳。對于日本人來說,手帳已經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商務和生活必需品。毫不夸張的說,日本人離開手帳不能活。一旦手帳丟失,記載在上面的資料、約定的行程、生活記錄、想法點子一并丟失,相信很多人都會崩潰。
手帳到底是什么?記事本?日記?日程簿?都不準確。日本的手帳,并不是單純的備忘錄,除了具備提醒自己一些家人、朋友、客戶的生日、約會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安排自己每天的工作、生活,兼具日記功能,成為日本人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進行自我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它是集日程安排、記事以至簡單的日記,甚至身份證為一身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人的手帳仿佛是一個人生的劇本,把自己的夢想細分成每一天的具體行動,一步一步地改變自己的人生、最終將夢想變成現實,這是很多日本人都在身體力行的。
成功的日本IT企業家熊谷正壽(《記事本圓夢計劃》作者)先生就將自己的成功歸結為“寫著夢想的手帳”,他認為每天看著手帳會感到夢想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從而干勁倍增。而他每天帶在身邊的手帳,據說足有15厘米厚。
總結來說,手帳是能夠拿在手中經常帶在身邊,記載心想、要做、怕忘的各種事情兼具規劃人生和有效安排時間、進行自我管理的記事本。也隱含著將自己的人生掌握在手中的感覺。
手帳在日本國的地位,從銷售情況也可窺見一斑。日本作為手帳大國,一年要銷售一億冊各種手帳。手帳大都制作精美,帶有日歷和筆,可以夾些名片和紙片,不同的頁面劃分具有超強的整理功能,以滿足不同類型的需要。比如主婦專用手帳就會包含家政開支的內容等。總之,日本的手帳簡直無所不能。難怪小小的一個本本,讓商家費足了心思。特別近年來,手帳熱潮不斷升溫。除了在雜志中以專題出現外,更是在作家筆下上升為“手帳哲學”,甚至有“手帳的使用方法決定你的人生”的說法。
2、達人的手帳
近些年臺灣人學到日本的手帳術,翻譯了一批日本手帳方面的書籍,并誕生了一批優秀的手帳達人,如筆記女王Ada,青小鳥,Aki等。由此,才有我們現今可以閱讀的數量繁多的手帳書。
直到近兩年,手帳在中國也逐步開始廣為人知,影響力逐漸擴大。手帳圈子活躍度比較高的地方在豆瓣的手帳/記事本小組,Instagram的#手帳#話題,新浪微博以及活頁DIY論壇,每天曬出各式各樣的精美手帳圖和周邊,吸引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掉入。圈里也誕生了許多手帳大神,如喵子(齊天大瑪尼),王小貓(退休蘿莉王小貓),桂桂(bonnie桂桂),饃饃(喵啪啦鈴),水湄物語,用心(yongxin)等等,都有一大批追隨者。
3、手帳的風格
寫手帳的整體風格上,個人認為大類分為兩類:一類為平實樸素的記錄風,另一類則是可愛激萌裝飾風。
平實樸素的記錄風格手帳,大部分為男性使用者和繁忙實務工作者、以及那些對周邊缺乏興趣的實用主義使用者所擁有,他們的關注點往往是手帳能夠給他們帶來的改變,以及手帳的適用功能性,記錄的風格大部分為相對客觀的行程、資訊、計劃、目標執行情況、時間管理內容、項目進度、工作情況等等,僅僅利用手帳和簡單的兩、三只筆,并不特別在意手帳版式、整體的版面、裝飾,也不會進行美化,有的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設計一些實用的表格作為手帳內頁,比如計劃完成這類型的GTD表單,代表如彭縈,水湄物語,用心等,是屬于切實的實踐者類型。
與其相比,可愛激萌的手帳裝飾風,則用了大量的繪畫插圖、照片、貼紙、和紙膠帶、造型便利簽等將手帳裝飾的花花綠綠,在一頁里使用的顏色也豐富多彩,使人一看不由自主被吸引,很容易引起少女愛萌物的心情,從而掉進手帳大坑。這些愛好者喜歡可愛、有設計的漂亮版面,甚至會設計DIY一些專門的內容,如追劇日記,大姨媽探親,便便記等各式各樣的你想不到的內芯,這些妙趣橫生的內芯大大豐富了手帳的內容。而手帳的記錄以日記為主,充斥著對生活的熱愛和處處發現美好的眼睛,以及那些神吐槽等,在寫手帳的過程中伴隨著文具的應用享受其中的樂趣,越寫越開心,進而更加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這兩類風格各有各的利弊,卻沒有任何的對錯之分。寫手帳是屬于很私人的事情,世上的每個人都是不同與其他人的個體,尊重他人的愛好就很有必要。個人認為,只要從手帳中能夠獲得生活的能量,重要的是記錄并享受了寫手帳的過程和結果所帶來的愉悅,而不在于使用者是如何使用的。
4、答主自己設計的手帳
內什么~拿我自設計的手帳來做個范例吧 在某寶可見
豐富的內芯內容表明了手帳的各種功能之外,附帶了管理個人生活實現夢想的努力~
二、 我們為什么要寫手帳?
現今,科技飛速發展發達,電腦手機如此智能,幾個鍵就能搞定的事情,我們為什么還要寫手帳?因為即使是在這樣被數碼智能化產品包圍的今天,傳統的書寫筆記仍然有他獨特的魅力。
1、 便攜,隨時隨地
手帳可以隨身攜帶,隨時隨地使用,拿出筆在很短的時間內記下你一閃而過的靈感思緒,并且不拘泥于形式,無論文字還是圖案,都可以忠實的自由展現;而電子產品在按鍵的過程中可能會讓靈感溜走,記錄的表達受限于APP的設計功能。
2、 備忘功能,提高大腦的效率
中國有句古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資訊爆炸時代,我們并不能時刻記得所有的資訊,手帳在此時相當于一個“外存儲器”,在手帳里寫下已經約定好的事情和需要記住的東西,就可以忘掉那些不重要的事,讓大腦騰出空閑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所謂記在本子里的東西,可以隨時翻閱不需要記住,使人專注于更重要的事情上,這提高了大腦的使用效率。這一點,結合手機日程會有更好的體驗,可也難保這些機器會有壞掉or沒電的時候。
3、 需要付出努力寫下字,更有記憶印象
在輸入法越來越智能的如今,通過聯想輸入可以毫不費力地打出一串句子,甚至提筆忘字;相對來講付出努力不夠,沒有思考的間隙。而書寫,則會在潛意識里想到字的寫法、以及與寫下的東西相關的內涵、外延,正是一種“付出努力”啊。在筆和紙接觸的間隙進行了思考,亦會潛意識里進行分析、整合資訊、促進行動,比用電子產品更加有“記憶印象”。即使忘記了某件事情,也會因為在手帳里寫下這件事情的動作較容易的聯想起來。
4、多次整合、補充、查找、檢視十分方便
翻看之前記錄的手帳,有種“既視感”,透過觸摸閱讀聯想到當時的經驗,會觸發更多的靈感和體悟,于是“加頁補充”或者“插入便簽”這種努力的行動就出現了,即可以見到每一次的改進變化并且可追蹤改進痕跡,成功的繼續應用,失敗之處總結修正,淺顯的加深理解,信息資訊經過多次整合、提煉最終活化為己用。經過分類整理和加上標簽索引,查找檢索也很方便。這樣的靈活豐富性是冰冷的電子產品等無法企及的。何況,科技產品亦有壞掉的時候,壞了便束手無策,淪為智能機器的奴隸。所以,重要的、具體的事情,一定要落實在紙筆上才保險呢!
5、 同時處理,一覽無余
手帳可以同時攤開多個一起來進行作業和整合,尤其是活頁,同時處理多項資訊,比如一邊參看月計劃表和待辦清單,一邊在電腦上整理工作分配,一覽無余。只要能夠善加利用,傳統的手帳并不輸給電子產品。
6、 書寫樂趣,促進思考
寫手帳,可以體驗書寫的樂趣,紙筆接觸的瞬間,產生的快樂,只有那些靜心寫字的人才知道。寫字的時候,也在促進思考,有所思考才會有所產出,訴諸筆端的文字,表達了思維的路徑,上一句促發著下一句,當他們聚集在一起,產生更大的能量。通過周邊文具美化手帳,也會帶來愉悅的好心情。修身養性,快樂怡人。
7、 最親密的伙伴,人生財富
以個人的理解“寫手帳”,正是在制作一個自己的分身,與自己進行對話,里面記載著自己的生活痕跡,無論開心與感動,還是工作的一點小進步,還是心情糟糕至極,只要你愿意,都會透過筆端記載下來,最終成為世界上唯一的一本“自己書”,記錄著你怎樣度過你的每一天,供你隨時翻閱檢視,跟過去的自己對話。手帳會成為你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伴隨一生。里面記載了你所有的成長與堅持,記下了你從懵懂到成熟,當垂垂老矣之時,細細品讀,應是別有一番滋味。這大概,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之一。基本上,我更愛寫在本子上的“手帳人生”而非電腦前的Blog記錄。寫手帳,會讓我更加關心自己的狀況,也更加認清自身實際,逐條列出想要做的事情,一點一點的,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文章版權信息
- 原文作者:落琳瑯
- 原文地址:http://zhi.hu/W5so
- 本文關鍵詞:知識管理,手帳,夢想,規劃,書寫,記錄
- 版權聲明:本文由做自己的CEO團隊轉發,所有版權歸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