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知乎,收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邀請:孩子和賺錢哪個重要?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回答具有一定的難度,或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我想說:“孩子和賺錢都很重要,關鍵是怎樣平衡兩者之間的點,在賺錢之余,又能給予孩子優質的陪伴?!?/b>
寫到這兒,也許有人會反駁,魚和熊掌怎能兼得?所以說,找到這個平衡點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找尋到這個平衡點呢?以下幾點拙見,不知是否贊同?
在孩子3~6歲這一時期,父母要多給孩子有質量的陪伴。
中國有句古話:“3歲看老?!逼鋵?,這句話隱喻著智慧的育兒之道。3歲之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時期,各種習慣的養成,品性的培養,都在3歲之前開始萌芽。
孩子剛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任由大人在這張白紙上涂鴉。所以,父母想要孩子長什么樣,就要給孩子創設什么樣的環境。一個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個熊家長,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做為父母,賺錢固然重要。但也應該明白,在孩子品性尚未定格,習慣尚未養成之前,給孩子做好榜樣,用有質量的陪伴,引領孩子健康成長,是多么重要!
是非黑白,對錯與否。對于尚不能作出正確判斷的孩子,家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引領,對于孩子是成長成“人”,非常重要。所以,在6歲之前,在孩子成人之始,父母切不可因為忙于賺錢,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
賺錢是有必要的,但孩子的成長更重要。6歲之前的關鍵期,父母一定要平衡好這一時期的賺錢和育兒,切莫等來不及了才去后悔。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愛的缺失,是孩子一生無法治愈的痛。
現在家庭中,愈演愈烈的是,年輕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的教育交給了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
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給學校教育帶來了很多困惑,更給孩子的心靈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愛,代替不了父母。而更多的是來自隔代的溺愛和物質上的給予,缺失了對孩子的成長教育,祖輩們用溺愛撐起了孩子的成長。孩子或霸道,或自私,或自卑,或頑劣……各種心理問題層出不窮。是父母愛的缺失,是父母教育的缺位,導致了問題孩子的各種心理頑疾。
或許父母會說:“我們不拼命賺錢,這上有老下有小,又該如何生活?”當然,為了生活,忙碌奔波,本就辛苦。但是,既然選擇了為人父母,就要切實做好父母的責任,不能生了孩子就不管了,扔給父母做甩手掌柜。孩子一轉眼就長大了,為人父母切不可一心只為賺錢,平時心中要多想想孩子,多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及時發現孩子成長中的問題,盡到為人父母應有的責任。
不要為了賺錢,而忽視了孩子。
賺錢很辛苦,培養孩子亦不輕松。父母在賺錢的同時,也要多抽出時間學些育兒知識,多關注孩子的成長。
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將會讓家庭氛圍更融洽,親子關系更美好。
日常中,睡覺前,多和孩子聊聊天,多觀察孩子的動態,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在賺錢之余,找個周末,帶孩子走近自然,感受自然之趣;或者是帶孩子在圖書館看書,和孩子一起聊聊書中的感悟;又或者是帶孩子來一場徒步,增加親子關系的同時,還能增強孩子的毅力。
總之,不要以賺錢為借口,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
賺錢之余,一定能夠找到一個和諧的點,去陪伴孩子,和孩子共赴成長!做個有心用心的家長,不因賺錢而缺失對孩子成長的引領。愿為人父母者能夠置頂自己的賺錢能力,在自我提升的同時做好孩子的榜樣,指引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