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里最難處理的事莫過于人際關系。倒不是說,在人生的其他階段處理起人際關系就能游刃有余,而是我此刻身在大學的體會。
? ? ? ? ? ? ? ? ??
洋洋是和我同一個學校的老鄉,她常常說起她的舍友們,她覺得她們待她有些刻薄。
三個舍友買了一大箱芒果,回來的時候各自津津有味地品嘗,愣是沒有誰問她吃不吃。洋洋也不生氣,自己出去買了一箱。
上完早課回到宿舍,發現早上沒關燈,“洋洋,肯定是你最后出去沒關燈?!薄斑@,不是我......”
洗手臺上有些飯粒,許是誰洗飯盒的時候沒處理,“洋洋,你又把飯倒在洗手臺了?!薄皼]有沒有,我已經很久沒有在宿舍吃過飯了”
女生們總有各種各樣的快遞,每次洋洋拿著快遞回到宿舍,舍友們總是問這問那甚至親自動手要探個究竟,一番折騰過后還不忘奚落幾句“洋洋就是喜歡買些廉價的東西”。
國慶假期大家一起出去旅游,平日里比較富裕的女生吵著嚷著要去吃當地的特色貴菜,洋洋嘀咕一句“這里的菜挺貴的”,女生不屑一顧,“這還貴呀,出來玩哪有便宜的。”
每每聽她說起她的“刻薄”舍友們,我都不禁搖搖頭,心想:和這樣的女生打交道,要消耗心里多少陽光?
而洋洋卻是那種不管別人怎么對她,她都不會生氣、也不怨恨的人。她還是會大方地分享好吃的零食,給她們推薦好看的電影,幫忙給她們帶飯,生日的時候為她們準備禮物......在對別人好這件事上,洋洋從不吝嗇。
起初我總是為她打抱不平,我告訴她“你要生氣,要反抗,不能讓她們覺得你好欺負?!薄八齻儾粚δ愫?,你也不用對她們好,別傻瓜似得?!钡笱笳f她不想生氣,不管別人怎么樣,做好自己總是不會錯的,她相信只要她真心對別人好,別人遲早也會對她好的。
? ? ? ? ? ? ? ? ?? ? ? ? ? ? ? ? ? ?
小時候我們常常被教導“以德報怨”四個字,可是漸漸地,遇見的人多了,經歷的事復雜了,我們便開始懷疑“以德報怨”真的是對的嗎?
"別人三番五次傷害自己,我真的應該微笑著對他說沒關系嗎?電視劇才這么演。"
在許多人看來,以德報怨無異于是犧牲自己去彌補別人的過錯。在這個帶點自私帶點手段的社會,也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才是最好的處事方式。
? ? ? ? ? ? ? ? ??
一個朋友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動態,大概就是“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對我不好也別期待我能對你多好?!?許多朋友紛紛表示贊同。
我不禁想起自己曾在日記本上寫下這樣一個句子:“我對你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取決于我眼里你的態度。”大抵也是這個意思。
這好比中國人一貫的“禮尚往來”的作風。你給予我多少,我便還饋你多少,一來一往看似友好的交往,卻缺少一份真誠。
我不能說追求平等收支的交往態度有什么不對,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事物的思考方式。而在這個世界上,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的人其實并不多。
如果每個人都在等待別人先付出那一份好,那么有誰來打開交往的那扇門呢?
也許你發現身邊有些男孩女孩人緣很好,走到哪都能交到知心朋友。我想這不是沒有理由的。他們也許各自都很不一樣,但有一點一定是相同的——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愿意首先對身邊的人付出自己的那份好,不管對方對自己怎樣。
? ? ? ? ? ? ? ? ??
“友誼也像零存整取的銀行,若你平時不補充情感進去,一旦需要朋友的支援渡過難關時,才發現存單上十一片空白。” 畢淑敏散文集里一句話這么說著。
我們都喜歡親近好人,性格好,心腸好。
而對那些不太友善的人,總是避而遠之。
誰都想成為前者,都希望和前者打交道,而這想要的一切都要從自己開始。
在很多事情上我們不必大方,可唯獨對別人好這件事,不必吝嗇,總有一天你會知道那些對別人付出的好都是有豐富回報的。
當你成為自己想要打交道的那種人的時候,你的身邊也盡是你想要打交道的“好人”,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