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讀者角度探討一下人們為什么讀文章,人們的閱讀需求有六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是:刺激、娛樂、信息、知識、思想、審美。(從文化內容上依次是:信息、知識、思想、道德、審美、制度6個方面)在閱讀的六個層次中文章,主要承擔傳播思想和審美需求的重要責任。
也就是說,好文章是為思想而寫,為美麗而寫。
文章主要傳遞信息:客觀信息和主觀信息。
客觀信息又分為兩種:景物和事件。寫景物的就是描寫文,游記就屬于此類;寫事件的就是敘述文,故事和新聞都屬于這一類。
主觀信息要分為兩類:情緒和道理。表達情緒的就叫抒情文;講清道理的就叫議論文,也包括事理類說明文。
描寫文大致有兩種描寫對象:一是自然風景,二是社會景物(寫這一類的,往往歸于事物類說明文)。描寫的要求是有畫面感。
敘述文要求有節奏感。即把事件的開頭中間結尾寫清楚,有人有事有情節。這類敘述文常用于新聞寫作。
抒情也分兩種,一是面對大自然抒發情感,二是抒發人和人之間的情感。
文章的第一就是文章的主題思想。文章有三大敵人:平、淺、舊。好文章要高屋建瓴,把讀者引領到一個新的視野。這就要求選材要大,站位要高,要有針對性。要針對目前的一個問題,讀者才會覺得親切有共鳴。
文章要有新角度。有一段話說得好:我們曾經無數次在新地方用老方法發現了石油,也曾在老地方用新方法發現了石油,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在老地方用老方法發現過石油。
舊題材舊內容怎么能夠出新呢?披露一些新知識新信息,舊題材就有了新內容。
文章的美體現在三個層次上:形境美、情境美和理境美。
形境美就是描寫敘述的美,把形象寫出來。要求是干凈利落,如在眼前。常用于文學作品中的記人記事寫景游記,還有新聞作品中的消息通訊。除了景物、人物,還有事物,講好故事也能產生美感。
情境就是情感的美是抒情的浪漫的,讓讀者心緒不寧起伏不平,常用于各種抒情的文章,比如親情愛情自然之情山河之情政治之情等等。散文抒情,常用兩種方法,一是借事抒情,二是借景抒情。
理境就是講道理,一種哲理的美。要能寫出客觀真理,洞若觀火,大徹大悟,常用于文學和新聞作品中的說理,報上的政論評論雜文,等等。
文章的描述之美。好文章,要有畫面感,要會講故事。
描寫有兩個重點,一是發現,二是表現。
如何才能發現好山好水呢?要觀察,要把握不同的時間地點進行對比,還要對比這個景和其他景的不同。
如何表現美呢?一要動起來,二要活起來,要學會運用動詞和形容詞。
敘述也有兩個重點,一是結構,二是節奏。
結構就是怎么把故事擺好,擺在一個合理的位置。節奏就是講故事的進度,讓人跟上你的節奏,作者的筆要能調動讀者的感情,與作者和書中的人物同悲同喜,這樣才能產生出美感。
這里要注意三個角度。
第一是讀者的角度,你選的事情讀者愿意看,一定要表現出有意義的東西。
二是空間的角度,你要找出一個最主要的情節,最主要的故事,最主要的任務,擺在你敘述中最主要的位置。
三是時間的角度。要把握好節奏,就要注重先后主次,輕重緩急,要讓讀者或近或慢地跟著你走,而且知道什么地方是重點,到哪個地方應該停下來仔細觀賞。
文章的抒情之美。好文章要能表現豐富的情感。
文章的抒情之美。有四個基本的要素:一是要真實,不能做作;二要感情充沛,不能蒼白無力;三要有個性,身份環境是獨特才能發出這樣的情感;四是要有一種很得體的表達形式。
哲理美至少有四個特點。
一似有深層之美,所講道理讓所有人都感同身受,獲得共鳴。
二是有久遠之美,發自內心的美作用時間長久停留在人們心中。
三是有簡潔之美。經常三二句話,精煉概括。
四是有經典之美。上升到理性,成了有公式,舉一反三,起普遍的指導作用。
三層美的綜合運用。第一層是形境美,是描述的美,是基礎,是實在的。
第二層情境美,是虛的,是抒情的美,是心境美,長屆世界技能抒情。
第三層是哲理的美。
這三層美的綜合可以歸納為口訣:實則虛說,虛則實說,變化有方,虛實結合。
文章五訣:好文章的五種調料。
形事情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