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缺失,請點擊原文閱讀,原文地址戳:艾藝信息)
去年,有些設計元素和技術創作鳴起了喪鐘,其中有的已經徹底消亡,有的還在掙扎,還有個別的也在最近確診“沒救了”。放眼向前,它們日漸凋零的身影反而會讓2014成為用戶體驗設計更進一步的一年。
1
下拉菜單
下拉菜單自互聯網出現以來一直是用戶界面的基石。無數的網站都爭先恐后地采用懸停狀態下拉列表作為導航關鍵要素,但隨著行業趨勢逐漸向著全響應式無設備差別設計轉變,簡單的下列菜單將不復存在。
當前的下拉菜單形式將無法在沒有“懸停狀態”這一概念的平臺上(平板電腦或手機)繼續發揮功效。隨著“移動優先”風潮的繼續,基于點擊的導航(例如采用“漢堡式按鈕”將整個網站的導航功能嵌套到一個可點擊列表內)將逐漸興起。
2
回轉
回轉模式也算得上是網頁UI的老古董了(至少從互聯網角度說是這樣的),其作用是讓頁面在最顯眼的位置展現多個不同內容元素。這些內容一般設置為隨時間輪播,但是這一模式已經過時了,特別是現在幾個比較知名的新聞網站已經采用了能夠根據瀏覽器寬度填充空間的適應式內容塊。
要強調的是,這一趨勢的消亡給手機和平板用戶帶來了福音,他們從此不會因為想“滑動”回轉內容或在不同元素間導航失敗而感到苦惱了。據我們所知,回轉模式很可能會進化成基于滑動和導航的類似圖集的界面形式,而不再是依據時間輪播的模式。
3
Internet Explorer 9
Internet真神萬歲!現在各大互聯網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拋棄舊有版本的IE。要知道,就在幾年以前,為了能兼容IE6,我們要想盡辦法把用戶體驗搞的越簡單越好。更可惡的是,過了沒幾年,我們就不需要再支持IE6了。時間飛走到今天,Google和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都開始采用基于標準的革新模式,從而迫使微軟要么跟風要么落后。
原來的“采用、擴展、消滅”理念在瀏覽器行業的戰爭中并沒起到多大幫助,IE在對陣Chrome的過程當中不斷喪失陣地,而且如果微軟無法跟上Chrome、Firefox甚至Safari的創新速度,IE還將繼續失敗。2013年11月,Google宣布其將停止支持IE9,通常情況下這也就預兆著用戶體驗領域的其他部分也將很快仿效。但對于未來,這是個好消息,因為決定用戶體驗優劣的關鍵往往是最弱的一環。要照顧老舊的IE版本往往意味著微軟的瀏覽器限制了你創新的能力。
4
擬物化
擬物化對陣扁平化的辯論在過去的一年一直沒消停,看來這個熱門的話題很可能要延續到2014年了。可以說,Apple通過其iOS的設計以及歷史上(2013年以前)碾壓其他移動操作系統的用戶數量表現了自己對擬物化的絕對簇擁,同時Google則是扁平化設計的堅定支持者。
隨著安卓市場份額的大幅增長以及微軟憑借新Surface和移動OS跳上扁平化的快車,Apple正面臨著抉擇。要么繼續領導已經沒什么新鮮感的設計潮流(并在爭議下繼續創建不太友好的UI),要么擁抱新的趨勢。隨著iOS7的發布,Apple也走向了扁平,從而滅掉了擬物化的最后一點火花。
5
Flash
盡管在上一個觀點中我們把Apple定位成了扁平化設計的后來者,但在與Flash的大戰上,Apple大獲全勝。在Apple發布iPhone和iPad時,明智地做出了不支持Flash的決策,同時考慮到這兩大平臺占據了大比例的網絡流量,于是眾多廣告商、網站管理方和開發方紛紛開始擁抱HTML5.在2013年,Flash廣告出現了明顯下滑,基于Flash建立的網站數量也就自不必說了。
據說Adobe Edge多少還能和現在的web開發場景沾點邊,但考慮到現在有那么多(而且還都很好用)開源工具,這一切看似都有些為時已晚。Adobe的Edge最早發布于2011年,并在2012年進行了重大更新,而且現在仍在大力推行,不過盡管Flash現在仍然能用而且受到支持,但開發人員對它的熱愛程度已經大不如前。估計現在要找一個還在用Flash組件的主流網站已經很難了。
6
“m.” 網站
在響應式設計出現以前,為平板或手機用戶提供內容的唯一好方法就是:讀取初始請求、檢查用戶設備然后重新導入同一網站的移動版本。移動網站的存在需要建立在獨立的編碼群基礎上,而且全部功能也不同。而發布方只要對其中一個版本的網站進行更新,就得隨之更新另一版本,從而造成極為復雜的維護工作和高昂的開發成本。
所以說,“m.”網站能一直生存到響應式設計面世之前是有道理的。舉例來說,廣告商平臺花費了很長時間才調整到單頁面模式以便提供兩種完全不同的清單模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廣告商不得不給每個頁面提供所有廣告,然后根據設備不同分別提供移動或電腦版本。這一具體問題早已經被眾多廣告平臺所解決,而現在“響應式設計”已經基本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名詞,支持獨立平臺的成本效益相比支持兩個不同的展示層,毋庸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