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課》上面講了這樣一個段子:
一個女士打電話給火車站的工程師,說你們的火車離我們家太近了,每天我都會被火車吵的睡不著覺,所以你們必須負責工程師調查了一下。認為不可能為父說,你來我們家實際體驗一下,就知道有多吵了,工程師只好到貴婦家。
檢查一下也沒有感到聲音,貴婦卻一臉的不高興說,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會被火車震的睡不著覺,你躺在我床上試試看,就知道震動有多嚴重了!工程師沒有辦法,只好躺在貴婦的床上剛躺下。這個女人的丈夫正好回家,看到老婆床上躺著一個陌生的男人。就氣沖沖的問你是誰?你在我老婆床上干什么?
工程師戰戰兢兢的說,我說我在等火車,你信嗎?
……
在復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都忍不住笑了。
當想要表達:某個事情雖然匪夷所思,卻實實在在的發生過,那么與其詛咒發誓,不如給對方講一下這個故事,在大笑聲中解釋自己的理由。
感覺這個段子太老?不妨準備一個其他類似的故事以備解釋。
其實我身邊真有一個朋友發生過類似的故事:
有一天晚上他喝多了,結果他卻堅持去趕場到另外一伙朋友那里一起唱歌,可惜醉醺醺的聽錯了,打車到了一座警備森嚴的軍營!
當他晃晃悠悠往軍營里走的時候,荷槍實彈的士兵當然攔住了他:
站住!干什么的?
面對殺氣騰騰的士兵,他一下子酒醒了一大半,于是戰戰兢兢的說:
我說我是來喝酒唱歌的,你們信嗎……
不管是那個貴婦人的故事,還是我剛才講的真實故事,其實對別人來說都只是一個“故事”。
當你想要解釋什么事情,卻預估到對方可能不認為是真的時候。不妨試試這三步:
講個這樣的故事
澄清一個概念:不管事情看起來多么不可思議,他都可能是真的。
解釋你想要講述的原因并征得別人理解。
這看起來像是溝通中的一個套路,卻能讓我們在大笑之余,找個某個看起來有意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