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名臣曾國藩,組建湘軍,對抗太平軍,并且是洋務運動的負責人之一,被其其弟子評價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對于一個臣子而言,這一評價不可謂不高。
曾國藩有一綽號:曾剃頭。這一綽號來源于在家鄉湖南審理案件時期,殺掉了所謂的湖南“土匪”二百余人,且其中錯殺冤殺不計其數。并且還有極為荒唐的事情,便是錯殺了好人,卻將壞人放跑了。這種事情放在如今,這老曾的官位鐵定是保不住了,不得不說,曾國藩的運氣確實是不錯,生在了那個時代。
在組建湘軍與太平軍對陣的過程中,曾國藩身邊的謀士也幾次將曾國藩從統治者的手中保了下來。初時,曾國藩與太平軍對抗,屢屢失利,其謀士將曾國藩要呈給皇帝的奏章中的“屢戰屢敗”改為了“屢敗屢戰”,才將將保住了曾國藩湘軍統帥的為位置。也不知是不是因為這段屈辱的歷史,曾國藩在進攻太平軍的過程中,做了許多實在有辱名臣風范的事。
在進攻太平軍之時,曾國藩采取了屠殺政策和焦土政策,認為此等反賊,殺的越多越好,屠城事件成為了曾國藩身上抹不去的污點。
在湘軍記載中,大規模屠城時間有三起,九江,安慶,天京,在安慶屠殺軍民數萬人。然而其中最為慘劇人寰的便是對天平天國首都天京的屠殺。此時洪秀全已然病死,天京城中的太平軍僅余忠王李秀成及四千名太平軍,苦苦抵擋十數日,南京城終究是破了。
由于此前在九江、安慶等地的大肆屠殺,南京城破之后,十萬余百姓無一人投降,依舊堅持與湘軍對抗,這一做法惹惱了曾國藩,認為城中百姓無論老幼,皆為太平天國之爪牙,下令屠殺城中所有人。
此后湘軍入城數日,男女老少皆不放過,城中尸體多為老者、婦孺,每一人都身中數刀至數十刀,更甚者,年輕的婦人以及未出閣的姑娘在處死之前,還被交給一批流氓強奸輪奸,處死之時無論老幼,皆使用同一種手段,那就是剖腹。據說湘軍中的劊子手的剖腹技巧極為熟練,可以做到剖腹而不傷五臟,將人的心臟活生生的從胸膛里掏出來,行為之惡劣,令人發指。
至于焦土政策,便是在屠殺過后放火燒城。據說南京屠城僅用了三日,三日中南京城火光日夜不息,尸首如麻,連護城河的河水都因此變成了紅色,南京城中連棵完整的樹木也難以找到。自此,“曾剃頭”的名號也被人叫了開來,意為其殺人如麻,像剃頭一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