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圖,二樓,靠窗。已記不起上次是什么時候了。周圍沒有高調的情侶,挺好。
已是如此落破的我。京東都有好久沒上,咖啡館偶爾想坐坐想了想價錢還是算了。所以嘍,想寫點東西,也應該寫點東西,便漫騎到了圖書館。沒有咖啡館的喧囂,也沒有白天時的擁擠,對面坐著個黑帽者,電腦、平板,真的還有手機,齊開。對了,不用誤會,單純黑帽,非黑客。我還是挪到了窗邊,畢竟我需要窗外流動的風景。
思緒真的就蔓延了。至少,是在蔓延。只是,還有一點混亂,需要我輕輕理理。
雖說與平常一樣,周五還在工作,周六休息。但離職后的休息完全是另一種感覺。有輕微經濟上的憂慮,有擁有自由的興奮,有擺脫乏味疲勞的解脫。
職業規劃上的抉擇,礙于經濟,還是很小心。整好一年前,就把Python比作數學,把Java比作英語,并糾結要不要放棄Java,畢竟數學一直是強項,而英語,嗯,?高考那年居然超過了數學!!!!
……這突然出現的記憶片段打斷了想好的文字,愣了好一陣。
是的,得益于那年超簡單的英語試題,使我的英語沒有拖后腿。然后——被六級毫不留情地擊倒, again and again. 嗯,怎么都學不好還是要偶爾學學的英語,當然不會放棄。越發無趣的Java,是該擱置了。
Swift的介入,分掉了之前給Python的時間。畢竟新人,可能有無限的前途,而且也是喜歡的類型,何不試試?
Swift不光在去年令我糾結,今年也是如此。畢竟Python太久遠,現在再學已經沒有了先發優勢。而Swift很好的繼承了Python、Ruby、Java等這些前輩的優點,又有蘋果這個大靠山,加之開源,沒有理由不發展壯大。但Swift終究只是加了糖的Java,看起來像Python與Ruby罷了。Ruby聽起來很炫酷,但稍作嘗試,還是更喜歡Python一點。
也許是受一直很喜歡的《黑客與畫家》的影響吧。
如此糾結,是因為要把一門語言學到可以謀生,得花上數百個小時。這不是個小成本。想起當初因畢業設計而學的Java與Android,如今要放棄,還是感覺有點憂傷,畢竟花掉了那么多的學習時間。雖說編程相通,語言只是工具,但從一門工具切換到另一門工具且達到相同的熟練度還是需要不少時間。但,總比堅持使用不喜歡的工具要好。只有喜歡你手中的工具,才能將它用到極致。正如我對設計的看法:設計師最終能達到什么水平取決于他的審美。
跟著廖雪峰的Python3基礎教程敲了半天語法,也還不錯。初學就是教程/視頻看累了跟著敲代碼,代碼敲累了繼續看教程/視頻。昨天與暖看了《你的名字》,雖說網上剛有高清時就看過,再看也還挺有趣,不震撼,但很美。
冬天的雪。真美,無論鄉村與城市,無論清晨與黃昏。
雪花彌漫,今年的冬天。不知是在斷橋還是在村莊田野。期待著。而當前桌面的背景竟也是雪。高山的雪,真美。這個冬天,幻想看到兩場雪,一場杭州,一場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