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洋氣雜貨店
▼
世界總是告訴我們要乖巧,卻總是偏愛不乖巧的人。
那些懂事的孩子什么也沒得到,相反不懂事的人卻滿足了所有的愿望。
▼
小時候,我們總會被被告知:聽話啊,讓著弟弟,他還小。
后來一群大人圍著我們聊天,提到我們一句:這孩子好,很聽話懂事,然后將目光全然放在不聽話的弟弟上,談論幾個小時他的調皮搗蛋、他的不懂事闖禍,我站在旁邊像個隱形人:不是說你們都喜歡乖巧的孩子嗎?為什么都在談論不聽話的人。
老師告訴我們:一定要聽話,不要做不該做的事。
學生的數量總是遠遠大于老師的數量,因此學生會記得每個老師,老師卻不見得記得每一個學生。
上課的時候老師會裝作生氣的樣子讓搗蛋鬼安靜下來,他們一次的聽話就會得到老師非常大的夸獎;我們這些乖巧不惹麻煩的人很多都不被老師記得,一次犯錯就會狠狠批評,從此落得一個不好的印象。
所以,懂事的我們雖被夸獎一句聽話外,就再也沒有什么言語能證明乖巧真的被人們喜愛。
這也是為什么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
有時候會問自己,什么叫乖巧,是聽話懂事好孩子的特征,還是壓抑自己的本性只為了父母老師社會的眼光。
本來,我也喜歡吃糖,喜歡的不得了,在一群孩子中,不巧的是糖不夠,因此你總會替別人想,說自己不喜歡吃糖,沒關系的給他們吧。后來香蕉數量又不夠,他們沒有問你想不想吃,就自動當你是乖巧的孩子,沒有也可以,而其他的孩子不行。
生活中的很多場景,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是不吃的那一個,畢竟少了一個香蕉,誰都不會餓死或怎樣,你善意的考慮并不會讓那些人更喜歡你。
▼
有人說,我長大了,再也不是那個當飯桌上只有一個雞腿就一定能吃到的那個人了。這就意味著飯桌上有了一個或幾個比你不乖巧的人在,沒有吃到那個雞腿,他會大哭大鬧不同意。
而那些從來都很乖巧的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就已經吃不到雞腿了,因為不乖巧的孩子有可能吃兩個雞腿。
長大二十歲出頭的我們,早已過了青春叛逆期。
而對于那些以懂事文明的孩子來說,她好像并沒有過青春期,因為她不記得自己曾經做過什么叛逆不道德的事,她也從來不會和父母吵架拌嘴,因為她認為,和父母吵架就不是一個乖孩子,會受到他們的批評。
▼
大學后,無論是乖巧還是不乖巧的人都會戀愛。
戀愛中,那些不乖巧的女孩子總是直接說出自己的要求:我想要口紅,我想要包包,我不管,你一定要給我買,不吃飯也要買。男生會很在意女生的要求,也害怕對方生氣,因此盡量滿足著。
相反,那些一直以來善良懂事的女孩在戀愛中,從來不會要求男生給自己買禮物,而一旦男生送了禮物,稍微貴重一點,她會覺得有些愧疚,說不要禮物,我的包還用的很好呢,然后再買一份禮物送給對方。
時間久了,男生對女生的在意大大降低,哪怕到了情人節、生日的那天忘記了禮物,女生都不會生氣,相反安慰他:要禮物有什么用,你記得這日子就好。放縱的結果是更加不在意女生的一切。
你給別人多一份考慮,多一份體諒,卻幾乎換不來同等的甚至是少量的感恩和在意,因為人總是自私的,多多少少而已。
再多的道理都不如自己的感受重要,如果自己都不在意自己是否過得快樂滿足,那還會有誰去在意你?
大清早已經亡了,所謂的三從四德其實是約束女性的枷鎖。說這話并不是說女性要造反,要多么自私自利,多么的只為自己考慮,只是希望你能夠多多為自己考慮,千萬不要委屈了自己。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你在這一站忍著,難不成想忍到人生結束,然后慨嘆一句:我這一生過得都不好,人生沒什么意思。
其實你以為自己乖巧善良是美好的,而真實是,你忽視自己,壓抑自己的樣子真的很難看。
所以,還請你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多多為自己考慮,請自私一點,不懂事一點,甚至有時候為了得到愛,還可以驕縱一點,那樣才更可愛。
▼
END
我是洋氣,大三女同學。
這里是洋氣雜貨店,一個發牢騷的小窩。
感謝點贊關注,我會繼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