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友不舊
?
之前有一段時間迷大冰的書,因為里面的每個人都闖蕩江湖身手不凡。
經歷過戰場撿回一條命的硬漢,周游世界上天下海的美小姐,在麗江賣唱為生清貧純粹的歌手一家,跟著得到高人云游四方最后歸隱過的前企業高管。
每一個故事都精彩紛呈,每一個主人公都瀟灑自在,好生羨慕。
陸陸續續過了幾年,大冰的書一直在出,而我,卻沒有了那種新書一上市就迫不及待想看的心。
一是長大了,不再夢想浪跡天涯闖蕩江湖,反而覺得這樣的故事看得越多,離日常生活越遠。
如今,特別喜歡關注那些歲月靜好型的生活博主,沒有激進刺激的大事件,所記錄的不過是一飯一蔬,天邊的云,路邊的花或者手邊的貓這種尋常事物。
在一個個平凡的日常里,發現那些彩色的瞬間,然后細細品味出其中的甘甜愉快。每一天的生活,都像是赴一場盛宴,保持好奇,保持欣賞。
就覺得,能把日復一日生活打理得當其實是件頂不容易的事,這種能瑣碎生活中找到樂趣的人,內心該是多么富足而充盈啊。
?
從前覺得日常生活一地雞毛,家里家外件件都是煩心事。寄希望于詩和遠方,總覺得一切跟美和享受有關的生活都在別處。
后來看一篇問章,介紹了一個國外的媽媽,跟老公一起養著5個孩子數只貓狗,在自己的農場里過著全世界人都羨慕的小日子。
是每一張照片都是很尋常的場景,廚房,客廳,或者是自己的小院子里。有剛從土里拔出的胡蘿卜,剛出鍋冒著熱氣的食物,和小孩子們弄得一塌糊涂的顏料和墻壁。
展現出來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每天都會發生的那種,甚至可以看到給5個孩子準備餐食的辛苦,一家人換下的衣服滿滿一筐,和下雨天小動物滿身泥水這種糟心的畫面,但卻一點不會減少人們心中的欣羨和向往。
想來想去,只有他們有而大多數人沒有的,大概就是每一張照片中的笑臉,一家人溫馨和諧,滿心歡喜地過每一天的熱情。
而這樣飽滿的生活熱情,其實是一種天賦。
?
再拉近一點,國內有這種天賦的人也不在少數。林曦算一個,讀書畫畫織毛衣,一切有趣的事,都抱著像孩子享受游戲的熱情去嘗試,她說這是從她兒子身上學到的。
曾經無意間聽了她在一席地演講,名字叫《無用之美》,講的是自己作為一個手藝人,怎么把生活點滴和藝術美學融在一起。聽完之后我想,能把生活過成詩的人兒,除了天賦,應該還要再加一味豁達的態度。
她說自己每周都會去到花市兩次,買一些喜歡的花,然后擺在案頭,照著畫一張當作日課。畫完了畫,喝喝茶看看書,有序地處理日常事務,雖然時常忙碌紛繁,但也還是保持內心的閑適安定,人忙而心閑。
其中有一句話印象挺深的,她說“大家看來這只是一幅幅畫而已,但對我來說,是一個個幸福的上午?!?/p>
其實所謂的詩意生活,呈現出來的只是一些細枝末節的畫面和文字,外人能看到的歲月靜好的表象,不過是海平面上的那一角冰山,這背后往往是細致敏感的生活觸覺,樂于體味生活之甘甜的靈魂。
一支花配上滿意的花瓶值得欣喜,小鳥兒在畫紙上留下腳印也不惱,提起筆描成一抹云。跟有趣的人聊天就當時禮物,突如其來的大雨過后要煞有介事地出去問問泥土的清香。
詩意的是心境,并不在于外在環境,才能長流且日久彌新。
?
你說生活的煩惱,世俗的紛爭把人困在牢籠里,但事實告訴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困住自己。
太多人苦苦追尋著觸不可及的美好,向往著無盡的財富,花錢如流水的生活,或者身居高位受人敬仰,活活把生活過成一種功力地交易。
有人自命不凡,有人又太多妄自菲薄,但有一個共同點,都覺得自己眼下的生活萬般不如意,有一兩處不及他人,就常常平白無故開始羨慕起別人,殊不知,自己當下的生活,也同樣被別人眼紅著。
林語堂在《京華煙云》中有一段話形容歸隱杭州的木蘭,那個蕙質蘭心不可多得的可人兒:“天性是追求理想,把個人生活中之所有,充分發揮利用之”。
即便沒有了珠翠還繞的物質,大王府花園的環境,丫鬟仆人成群的生活,她依然是可以把自己和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很好,并且趣味橫生的。
其實所需不多,不過一點生活的審美,和非功力的態度,以及扎實精進地過好當下的覺悟。
另一句話說:能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不給自己太多束縛,安于現狀,過得最快樂。一個人的快樂,不需要太多外在的東西,無所求,就無所憂。
世間本就沒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也不存在什么不值得做的事。
梁秋實靜坐傾聽窗外樹枝折斷就能寫成文章,朱自清荷塘邊看看月色也能成篇,齊白石吃酒畫蝦畫出傳世經典,無一不是生活瑣事,只是有了旁人不可及的心境,也就著了幾分詩意。
你說無用之事真的沒用嗎,顯然不是,但這樣的價值,首先是自己的內心得益,其次再是外化的價值,別人的評價,世俗的定論,在充分取悅了自己之后,變顯得不那么重要了,而往往更有趣的是,能真正讓自己和親近之人品嘗到愉悅的,大多也會慢慢顯示出它的外化價值。
每一天都清醒地過著,體會著,把握住自己的節奏,不隨波逐流,也不過分抽離,有甜蜜的瞬間就好好品嘗,苦澀的時候也誠心接受,放過自己,大概就是理想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