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與#漫步青春#征文活動,作者:汪琛艷,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上發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到從前慢
從前,生活總是慢的。城市運轉的齒輪運轉的沒有那么快,高樓大廈的玻璃反射的光沒有那么耀眼,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車水馬龍,有的只是那份愜意、和諧、安寧······
奧古斯特·羅丹曾說過,“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事實的確如此,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忙碌正漸漸失去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所以放慢腳步吧,用心感受一下身邊的美麗,讓美麗的心情陪伴自己度過每一天。換而言之,在適當的時候,我們需要停下腳步欣賞周圍的繽紛世界,感受五彩斑斕的絢麗人生。
記憶中的童年總是這些美好的事物,我們沒有追求速度,享受的恰恰是過程。以前,春天來臨,萬物復蘇的季節里我會和一群小伙伴們在沿著鄉間的小路完成一次愜意的春游;烈日炎炎的夏日,同樣的一群伙伴們會結成對在門前的小河里摸魚抓蝦;秋意正濃的季節里,我們會在鋪滿金黃色楓葉的大道上肆意的追逐打鬧著;臘月寒冬,辛苦堆成的雪人成為我們冬日里最摯愛的伙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無時無刻我們都能發現生活中的樂趣,但是現在,似乎已經很難再找回當初的那份舒心和閑適了。
今年九月,我正式步入了大二階段,參與社團活動時,會經常看見很多的新的面孔,時常也會被這些學妹、學弟們問及我的大一生活。沒人提及的時候對此并沒有什么多大的感觸,當我第一次面對這個問題時,由于從沒有思考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竟還有些手足無措。事后我想倘若讓我來描述大一一年的生活,可能適合的詞除了“懵懂”就是“忙碌”了。想必“懵懂”就不用我多加以解釋了,初入大學校園的我們總是帶著懵懂和無知,對大學生活充滿憧憬。至于“忙碌”,它也是大一新生會經歷的常態。因為加入了幾個不同的社團,所以平常的課余時間也被占據了一大半。一年前,每天晚上下晚自習回到宿舍,打開電腦,面對的就是各種活動的策劃,周末也被各種活動充斥著,一年后,我的生活似乎依然如此,不禁讓我對此頗有一番感觸。忙碌固然有其好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充實感,讓我們的生活不再那么乏味無趣。但是我們也需要在這忙忙碌碌中學會調節,只有一個會調節生活節奏的人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想必很多人都不止一次的這樣告訴過自己:是時候該讓自己舒緩一點了,生活那么美好、世界那么大,該去走走看看了。然而,真的能做到這樣的人恐怕是寥寥無幾······可能是由于學習的壓力太大,看著那么多人整天泡在圖書館里奮斗,更是不敢讓自己松懈片刻;亦或是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突如其來的社團工作會讓我們頓時感到驚慌失措;或者······總之,現在的我們很難擺脫匆忙急迫的生活節奏。
其實,生活何必如此之快?有時候,讓急匆匆的腳步慢下來,或許在日常的小事中就能讓內心得到觸動、讓心靈得到凈化。慢,成了一種奢侈的向往,成了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想起木心的那首詩: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慢的一生只能夠愛一個人。不免發出疑問,那樣的生活在現在的生活中真的還能存在嗎?我想答案必然是肯定的。麗江就是一個生活節奏極慢的城市,所以我一直對麗江這個城市充滿著期待,想必在這樣的城市中,生活節奏想不慢怕都是很難的吧,可以想象出在這樣的城市中,悠閑地徜徉在林間的小道上是一種及其享受的事情。
曾經在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中看到這樣一句印象深刻的話:“許多年之后你再看,騎快馬飛奔的人和坐在牛背上慢悠悠趕路的人,一樣老態龍鐘回到村莊里,他們衰老的速度是一樣的。時間才不管誰跑得多快多慢呢。”事實的確如此,時間總是公平的,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命長河中時間總是有限的,縱然我們不能選擇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生命存在的形式,慢一點的生活方式自然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鐵道旁赤腳追晚霞,玻璃珠鐵盒英雄卡,玩皮筋迷藏石橋下,姥姥又納鞋坐院壩,鐵門前籃筐銀杏花,茅草屋可有住人家······”此時,耳畔的一曲民謠將我的思緒仿佛又帶回到那個從前慢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