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記得小時候,根本不懂什么星座,只知道十二生肖。那個時候也只是偶爾跟在大人屁股后面,聽著他們給家里的姐姐們找對象,說著什么屬猴的跟屬鼠的很合得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就不談論生肖屬相了,見面沒聊幾句,就會問:你是什么星座啊。
其實我也不懂什么星座,只是自從知道了自己是什么星座之后,從微博上,從別人嘴里聽說了些關于自己星座的特點。
好像,也真的有人拿著星座來衡量自己的另一半是否合適,而我一直對這一現象表示疑惑。
不論是生肖也好,星座也罷。也只有那十幾種分類,而這世間,同屬一個星座屬相的人不盡其數,但,每個人又都是獨一無二的,哪來什么同屬性而言呢?
在生活里,慢慢體會,你會發現,像這樣以生肖星座來衡量判別一個人的現象其實處處盡是。
2
當我們下樓扔垃圾,看見一個男孩子穿著邋遢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就會想象著他在平時就是這么個不愛干凈的人;
當我們擁擠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地鐵里,看見一個男生脾氣暴躁不耐煩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第一反應這個人脾氣就很差;
當我們參加周末聚會,看見一個女生跟誰都笑臉相迎有說有笑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就會認定這就是個樂觀開朗的女孩子。
可是,或許,我們并不知道的是。
那個穿著邋遢的男孩子,只是碰巧失戀,醉后下樓扔掉酒瓶子,順便給自己買份早飯,想要開始新的生活;
那個在地鐵里暴躁不堪的男生,弄丟了花了一個月才拿下的單子,而就在剛剛,接到媽媽生病住院的消息;
那個在KTV有說有笑的女生,只是剛出社會,害怕同事排擠,拼命擠出微笑想要融入這個集體,而私底下的她,只是喜歡安安靜靜彈彈心愛的鋼琴。
每個人,都有很多面。
很多時候,你所看到的那一面,真的或許只是其中一面。
3
我的閨蜜,是個不折不扣的鋼鐵俠,我也聽過無數人跟我說她是個女強人,工作能力強,性格也強。好像什么事情都難不倒她,好像什么事情,她都可以辦到。
要是換做六年前的我,也一定會這么認為的。
跟閨蜜認識是在大學的學生會,那個時候的她已經是學生會會長了,做事情雷厲風行,霸氣側漏的樣子。
仔細想想,這些把她看作鋼鐵俠的人,大多數都是因為工作認識她的人。
而身邊朝夕相處的朋友們都知道,那個披著盔甲的鋼鐵俠,回到生活里,就不再有那身盔甲護體。
沒有工作的時候,她對生活溫柔以待。
在家里,她會把屋子收拾的一塵不染,也會精心擺弄她的盆栽;會閑情逸致的燉湯做飯邀請朋友共進晚餐;會聽聽民謠看看書,偶爾寫寫文章;
她也會一有時間就買上機票,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大理看看花、去西藏看看天;對待朋友,她也照顧有加,但也會時常跟我撒撒嬌,說寶寶就想偷個懶;在戀人面前,更是不折不扣的體貼入微;
而這一切,都是她給自己生活的定義。
但,面對工作的認真勁兒,也是她對自己的態度。她知道,面對生活或許可以溫柔以待,但在職場,卻需要該有的那份力氣,才可以看起來毫不費勁。也只有認真對待了工作,才能有足夠的能力來擔負起詩情畫意的生活,把日子過成詩。
那個身披鎧甲的是她,那個對生活溫柔以待的人,也是她。
4
前兩天跟一位男同事聊天,當我聊起這個話題的時候,他也頻頻點頭。
他說:你別看我上班的時候嘻嘻哈哈的,好像跟誰都可以說上兩句,可是下班了,我卻懶得去交際,身邊的喝酒吃肉的朋友也基本上都是那幾個熟悉的人,也時常很安靜。
你看,那個平時我們看見的開朗的同事,那個我們以為他一定時時刻刻都積極向上的男生,在生活里,卻不盡其然。
所以,不要只是從工作里去認識一個人,如果你們真的想要做朋友,或者是戀人。
5
就像我們看過那么多的愛情故事,為什么都說辦公室戀情不長久呢?或許也真的有它的道理可言。
最初你喜歡上對方的樣子,大多數都是那個西裝筆挺,做事雷厲風行的人,就像一股很強勢的男友力吸引著你,但是,回歸生活,或許對方也不再是那個看起來完美的形象,他們更或者不會煮飯洗衣服,在家懶散度日。這個時候,我們都會經常說:你變了。
其實,不是變了。
只是,現在所看到的這一面,是之前沒能看見的,但卻不一定是你想要看見的。
更致命的是,要跟你朝夕相處相守白頭的,大部分時間都不是那個西裝筆挺的人,而是穿上便裝,換上睡衣的那個ta。
6
所以,比起在工作中,而從生活里去尋找戀人,跟真切一些。
你不需要透過層層盔甲去挖掘里面的心是否跳動,這個人也不是一個洋蔥需要層層撥開。在生活里去遇見的人,更像是夏日里盛開的水仙花,靈動、真切。
就好像相親一樣,大家都只是盡力的想要把最好的一面,想要把自己想要展現的一面表達的淋漓盡致。久而久之的相處,就很少的可能性是在做加法,而是無盡的減法。
但生活里遇見的人,就是那些不經意之間的一顰一笑,一步一態,往往因為不經意,而盡顯真實。
畢竟,在感情里。誰都知道做加法比做減法好。
誰都希望擁有的是與日俱增的感情,而不是消磨至盡的失望。
7
不要只是從工作里去認識一個人,畢竟工作只是24小時里的二分之一。
生活有時候真的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就像一個萬花筒。永遠都有看不完的那些折射面。
而你所認為的看到的真實,或許是真實,但卻不是全部。
我們可能會花一周的時間,看完一本書,但卻需要一年進入一個行業,需要三年時間掌握一門技術。
而,更需要甚至十年去懂一個人,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看見自己。
我拼命努力工作,跟我溫柔以待生活可以毫不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