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與老公聊天,聊到最近看的巴菲特紀錄片,聊到巴菲特的老婆蘇珊。
“巴菲特對數字敏感,超級理性、專注,而蘇珊對人感興趣,喜歡藝術,他們是完全兩種不同的人。有點像我和你。“我說。
“但蘇珊對巴菲特是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也因此巴菲特才說是蘇珊成就了他。”
“其實這樣的妻子不只有蘇珊,還有李安的老婆也是如此。在李安成名之前,家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老婆在承擔。”
之所以跟老公說這么一長串,是源于我最近的觸動: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個無條件支持和信任他的老婆。看似簡單的一句話,真正做到卻很難。
我總是吐槽老公不像別人家老公那么懂浪漫、懂生活,其實他身上有像巴菲特那樣的專注力和愿力。這是我一直看不到的,或者說不屑于去看到的。我看到的是,他經常會聽不到家人交待他的一些小事情,他對家中的瑣事不過問也不插手,他不懂時下流行的網絡語言,他對生活沒有過多的要求.......
而他總是說我格局不大,只想著過安穩的小日子。我說,做個簡單的普通人挺好。這其實是源于我們倆底層的價值觀不一樣。他想贏,想成功,而我安于現狀,渴望一家人在一起過著幸福的小日子。這是我們倆這些年一直吵吵嚷嚷的矛盾根源所在。
“還記得去年我們去衡山路上碰到的那位算命先生嗎?他說了一句話我一直記得。”老公說。
“什么話?”
“那位先生說,我的事業成功跟老婆的作用分不開。”
“那意思是這些年你沒有取得質的飛躍是怪我咯?”
“不是怪你的意思,我是說我們可以在不斷的調整中取得一個平衡。”
“你知道嗎?蘇珊后面離開了巴菲特,一個人住到了舊金山,雖然她很愛他,他也很愛她。但是她想做自己。”我說。“難道我們之間的宿命也是這樣嗎?”
.........
其實,經過這兩年的經歷,我也知道,一個人能走多遠,關鍵取決于他的愿力有多大,就是他做一件事的決心有多大。在這一點上,老公比我強大很多,專注很多,而他也不是只是奔著賺錢去的那種目標,是真正的熱愛他的事業,渴望在這一行里做出一些成果。
后來,不記得是怎樣結束了談話,只記得談到最后,自己把自己帶坑里了,很委屈。該作出改變的那個人還是我,該調整心態的還是我,他依然可以做他自己。也許,就像老公所說,沒有什么二元對立,只有在不斷調整中達到兩者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