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香料)與丁香花的關系
1. 原料來源
香料丁香:由桃金娘科蒲桃屬喬木(學名 Syzygium aromaticum)的未開放花蕾制成,采摘后經干燥處理,呈褐色。
觀賞丁香花:屬于木犀科丁香屬植物,與香料丁香完全不同科屬,僅名稱相似。
2. 分類與用途
公丁香:即干燥的丁香花蕾,香氣濃郁,廣泛用于烹飪、藥用(如溫中降逆)及精油萃取。
母丁香:為丁香樹的果實,藥效較弱,多用于釣魚誘餌等非核心用途。
3. 常見誤區
香料丁香并非來自觀賞丁香花,兩者是不同植物。
丁香花蕾需在黃綠色轉為粉紅色時人工采摘,經曬干后萃取精油或制成香料。
提示:若需區分“丁香茶”,其原料為開花后的丁香花朵或葉子,與香料丁香用途不同。
丁香花的作用與功效
1. 藥用功效
溫中降逆:緩解脾胃虛寒引起的呃逆、嘔吐、胃痛,促進消化液分泌。
散寒止痛:對胃寒、脘腹冷痛有顯著緩解效果,含丁香酚等鎮痛成分。
補腎助陽:改善腎陽虛導致的陽痿、宮冷、腰膝酸軟,常與補腎藥配伍。
抗菌消炎:抑制細菌(如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和真菌,輔助治療感染。
2. 保健作用
改善呼吸:清熱化痰,緩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癥狀。
抗氧化:含花青素、黃酮類化合物,減少自由基損傷。
預防血栓:丁香酚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中風風險。
3. 使用注意
禁忌:熱病或陰虛內熱者禁用,可能加重癥狀。
建議:藥用需遵醫囑,避免過量刺激。
注:觀賞丁香花(木犀科)與藥用丁香(桃金娘科)不同,功效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