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點什么呢?隨便說說印象吧!
故事里的世界:火星以技術與智識為源動力的世界,地球是金錢與權力為基石的世界,火星模式是不是就是更美好的烏托邦?書中給的答案不是!這兩個世界,以及以后人類所能構造的世界都只有一個運行馬達,就是人的欲望這個死循環。故事里的人,洛盈、瑞尼,都是一種處世的姿態,而且只是姿態,作為人物,面目不清,氣若游絲。
女一號——洛盈,通身有言情女主光環的迷失女孩。出生地是火星,青春期在地球,雖然書里反復強調兩個世界在觀念、行為模式上的巨大差距,但是看不到這兩差異個世界怎樣作用于她,迷失原因如空中樓閣,由她帶領的發展線立足點牽強,中二感不時閃現。
瑞尼——一個懷抱“人與人真實相對”的理想青年的自決。自決起源于一個大項目中的大黑鍋,從此他便用一種半自絕的姿態來愈合不可抗力(算是吧)的傷害。然后就是想得太明白,從此事業也好感情也好都不想再again,這算是慧根深種最大的缺點,別人要來回過好幾遍才能體味出來的況味,慧心的人就一遍過了。默默自處,悄悄旁觀,這么不徹底的自絕,絕不是什么大徹大悟的大智慧,而是知識分子缺乏勇氣的孱弱。瑞尼人物行為模式的形成也是虛無著處。
其他,除了被權力轄制,忍辱負重了一輩子的火星一把手還略有印象,別的人物也就是背景板傳聲筒。
整本書下來,機鋒的話很多,對世界對看法和本質的歸納也有不錯的:
“創造,就是賦予其命運一種形式。創造,就是生活兩次。”
“他始終是站在河對岸的,他說得都對,可他不疼。他是旁觀者,旁觀者永遠都不疼。所有的問題都是生活者的問題,一旦旁觀,就再也沒有任何問題了。”
“理論是我們的發明。我們用猜測、猜想、假說創造一個世界:不是實在的世界,而是我們自己試圖捕捉這個實在世界的網。——波普爾”
“東方的神話總是獨來獨往的仙人,西方神話總是種族聚聚居的巨人。她起初不明白這種靈魂性格的差異,但是后來,當她真的看到了東方云霧繚繞的險峻山峰,也看到了西方寬廣連綿的草地森林,她才明白這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情:高山配獨行,原野配族群,這是蒼天和大海的饋贈,所有的神都是家園的神。”
“發達的古代文明多半崇尚數學。蘇美爾文明數學高超,發明了要用至今的六十進位,埃及文明的金字塔就是幾何的巔峰,而希臘文明更是相信數即宇宙,數的和諧代表了宇宙真正的美。”
“自己家鄉的一個普通村莊也會避開我們,如果我們不為它而舍棄世界的其余部分。不進入它的傳統風俗,不了解它的冤家對頭,就不會理解它為什么是某些人的家鄉。”
“自由與孤獨本就是雙生動物,他選擇了無人約束的自由,就必須承擔無人關照的孤寂。”
“人們對衣服的概念通常只是保暖和裝飾,對空間和自然的態度是隔離和疏遠。”
“在討論飛行之前要討論空氣,在討論行動之前要討論周圍。”
“瑞尼,他覺得歷史事件的流程遠遠不如其中人的姿態的片段更打動人心。”
“她找到了她想找的方式,不必固定不變,不必舍棄自由,但也不用擔心遠離,不會沒有溫暖。”
“其實這世界上只有兩種系統。固體和流體。固體的特點是結構穩定,每個原子都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原子和原子之間有些強大的力和紐帶,而流體的特點是自由來去,相互間獨立,任何小顆粒之間都沒有固定聯系,也沒有力。”
“人的信念總是能支撐人的精神,而人的精神總能支撐人的年歲。”
“研究是運氣的試錯,不是必然有所回報的投資。”
“它不像想象中那樣簡單安逸,它依然有許多競爭,許多無形的管束,許多不得不遵守的壓制,它甚至將每個人約束在電路一般的節點上,動彈不得。在它的體內依然有死亡,有明爭暗斗,有正直的人因為偏見而得不到幸福。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為什么它也像另一個世界那樣讓人生存那么艱難。”
“自由、才能與平均,可能所有誘人的詞匯總會有某一代人追隨。”
“是人的欲望制造生活,而不是生活制造人的欲望。”
“她不是為了什么樣的偉大而選擇瑪厄斯,她是為了她自己。當她清楚地看到自己一步一步走入由命運決定的命運,她在那承擔的勇氣中第一次找到一種平靜和坦然。”
“作為塵埃的凝聚,人類的軀體如轉瞬的煙花。然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記著全宇宙的歷史,我們的每一次舉手投足,也已是億萬年天空和海洋的烙印。”
特別是這段:
“有這樣一群少年,在一個世界出生,在另一個世界長大。他們出生的世界是規則嚴明的大廈,長大的世界是散亂蕪雜的花園;一個世界是肅穆宏偉的藍圖,另一個世界是享樂放蕩的狂歡。兩個世界在他們生活中一前一后到來,不征求意見,也不考慮感受,只在命運的鏈條上依次降臨,以不可阻擋的冷靜將他們的一生席卷。大廈中建起的,花園中被打碎;狂歡里生活的,沒有那幻景。只有經歷了兩個世界轉換的少年,才在一夜間看到暴雨墜落,遠景消失,荒地里生出大片奇詭的花。”
這是從小生活環境單純,規則意識強的寶寶們必定會有的痛的領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