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早晨,風中送來陣陣甜香,我便知是桂花開了。
01
在油亮的綠葉間,開出了一簇又一簇的黃色小花,每朵四瓣,像只迷你的蝴蝶,簇擁在一起,熱鬧而甜蜜。
這沁入肺腑的香味,極易在清晨喚醒沉睡的幸福感。香得投入,香得悠遠。空氣中就如此彌漫著幸福的味道。
橙紅的是丹桂,白色的是銀桂,香氣撲鼻的是金桂,月桂每個月都會香一陣子,卻不是特別明顯。
桂花點點。在晴日,黃的,橙的,隔三差五穿插在路邊,不用細看,尋著香味就知道樹的位置。如若雨天,樹下必是鋪滿一地的桂花。
以前,我只道銀杏的金黃,肅穆莊嚴很有秋日的儀式感。我也知道菊花黃,配著銀杏,一高一低,印著秋日最美最暖的顏色。
如今,這不起眼的細碎小花,也成為整個秋日的香之魂。金黃明亮,嬌小可愛,藏在綠葉深處,卻香得久遠。
02
上大學時,我們住在桂園,卻不曾記得桂的好。整個住宿區桂花最多,情人坡兩邊的桂花樹更是有了年份,高大挺拔。后山上更是如此。
九月下旬后,那條路香得“讓人頭暈”。我們卻只顧趕路去上課,不曾抬頭細看那樹那花的姿態。
那時,卻是羨慕師兄師姐們住的櫻園、梅園,甚至是楓園。櫻園的美,在春天。四月櫻花盛開時,一片粉白飛舞。推窗而望,落英繽紛,像一場輕柔的夢。
梅園的季節在冬日,黃的臘梅,粉紅玫紅的梅花,散落在冬天的寂寥里。那時年輕,倒很是喜歡臘梅的疏影暗香,也更喜歡冬日的凜冽清冷與蕭瑟。
后來有幸住過一段楓園,在山里頭一些,更是僻靜。一路的紅葉,圍繞著盤山路旋轉。住習慣了,都不太愿意出校門。
也許,人總是羨慕別處的風景,唯獨對離自己最近的桂花視而不見,反倒覺得有些“俗”。
而古人所推崇的也是梅蘭竹菊,或是不蔓不枝不染的蓮花,或是雍容富貴之牡丹。花的品格,就如此被注入了文化內涵,有了相應的標簽。
所以,人們都在極力推崇清雅淡泊及不俗,或是寄寓富貴長壽之吉祥,也都是人為分別心在作祟吧。
03
就像喝茶聞香,蘭花香受推崇,茉莉香會被認為脂粉氣太重顯得媚俗。如果牡丹芍藥入茶來,花粉味自然是濃厚的。香味也因此有了三六九等的劃分。
還記得那時,一個約摸四五十歲的女人,拿口袋摘了不少桂花。當時毫無生活閱歷,根本不知摘下來的桂花有何用途。
還是這幾年,慢慢了解一些。桂花性溫,可以健胃化痰。小朋友咳嗽的時候,不想給他吃藥,就特意用川貝母粉熬了雪梨,最后灑上一點干桂花。不知這樣加進去,算不算我的獨創?
去年開始喝茶學茶,入了一盒桂花。想起之前去廈門游玩,帶回幾盒桂花花蜜都泡水喝完了。就將桂花跟蜂蜜窨制在一起,自己做了半盒桂花花蜜。
后來,聽說有桂花烏龍。于是想著,將烏龍茶和桂花放在一起沖泡。自然是實驗失敗了。桂花烏龍也是一個窨制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混在一杯水里。
將烏龍茶與桂花,一層一層疊放,讓茶葉充分吸收桂花的香氣,而后將桂花挑出,烏龍茶茶葉里也就有了桂花的甜香。
后來,喝了一款桂花鐵觀音。聽說是優質的鐵觀音原料,用桂花窨制后,有了桂花的香味,卻蓋住了鐵觀音自帶的蘭花香。有人說,這是“暴殄天物”。因為他們都認為蘭花香優于桂花香。
如此將花香分了優劣,還是有些魯莽霸道了些。
04
這些天,被桂花香熏得有些“醉”了,甚是想念在蘇州喝到的那款桂花米露。有些家鄉米酒的味道,又很是不同。有些粘稠,微微的酒糟的改變,還有桂花的香甜。
可惜長假處處擁堵,出行總是猶豫不定。倒是在一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風格的餐廳里,喝到了還不錯的南瓜酒釀圓子,有少量桂花。還有一款精致美味的桂花雜糧糕。一盤三塊,粽葉鋪底,還各自點綴了一瓣玫瑰花。
不知為何,今年聞到桂花香就特別饞。索性買來米酒和圓子,在家又熬了幾次桂花酒釀圓子。因為米酒的原因,還是沒有加糖,總覺得味道里少了點什么。
要讓桂花物盡其用,還可以用其窨制腌漬的紅茶花蜜。老師自己采了一些新鮮的桂花,和浙紅放在一起,再拿蜂蜜窨制了幾天。今日就帶過來給我們嘗鮮。
一勺紅茶花蜜,開水沖泡后,湯色橙紅。先有蜂蜜溶解的甜,再有桂花的香甜,而后有紅茶的味道慢慢釋放出來。一杯茶,橙紅之上,桂花點點。
大概,這就是秋天的味道。有些橙黃紅的熱烈與成熟。有果實成熟的香甜,有金黃燦燦陽光的明媚,也有一份成熟后的醇厚。
如同,一款碧潭飄雪,是上好的綠茶和茉莉拼在一起的。嫩綠,雪白,莫不是春天的好景致。
現如今,香甜的,都不忘品一品。各種味道,調和拼配,懂一點花的性格,配一點季節的特質,融一點年歲的覺知,倒是覺得有花點綴的生活美妙無比。
即便是俗,也是人之五谷,生活所需。雅俗共賞,才好。可其實,桂花之天香,好似是從月中來。不然,它又如何正好趕上仲秋開始呢。
天上明月,地上桂香,人月兩圓,有香甜縈繞,才是踏實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