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渡在江南之三】第一次去蘇州時,煙雨微寒,老城泥濘,但拙政園的疏朗俊逸和山塘街評彈的玉潤婉轉,讓我只有一個執念——讓女兒來看,來聽!凡做父母之人皆可心領神會,不必提什么“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千年廣告詞的。
先去的是留園,感覺它小,應該可以更好地利用抵達后的零碎時間,想象它是一道開胃菜,讓安妮先感受一下園林的味道,再享受拙政園這道饕餮盛宴!
留園的門,真小!僅僅只有普通的居民門大小,如果不是鎏金的“留園”兩字題在門上,你幾乎就會下意識地按照頭腦中關于園林的飛檐翹角、黛瓦高墻去按圖索驥,忽略它的存在!
門小內在乾坤卻不小。流連其間,峰回路轉的驚艷層疊不窮,以至讓時光慢了腳步,心舟泛漪載不動許多思!
都說留園奇石異趣,鼎鼎大名的就是冠云峰了。這段史上最高的千年太湖石承載了太多的美麗與哀愁。當北宋六賊之一的朱勔將花石綱推向極致,蘇州城內多少戶百姓被迫拆房為運石而流離失所?為了運載這些奇石,用度奢靡無限,僅僅為了地滑便于搬運不惜用蔥萬余斤,一時間應該是蘇州蔥貴吧!
凝望這孤高峻峭的冠云峰,用審美的心態來看,它的確無可挑剔,瘦得峻拔,皺得古樸,漏得玲瓏,透得靈秀,三山五岳,百谷千山盡縮一石之上;滴水穿石,歲月滄桑盡刻峰壑之間,但是為了人內心對美的極致化追求,演繹出如此多的人間悲劇,讓烈日下的我倍感糾結。透過這瘦皺漏透的冠云峰,我仿佛還讀出了歷代園愛石的主人隱秘的心思:希望自己如山一般平靜穩固,寬容仁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嘛!
留園真的不大,但流連其間,趣味盎然。尤其是那些亭臺樓閣的名字,更是讓人回味無窮。比如有一處水閣凌駕水面之上,人在閣中,溪水穿閣而出,閣上題著閣名:活潑潑地。這名字實在是很天真卻又很貼切,倒是有幾分古靈精怪的味道,我甚至擬想到那男扮女裝的黃蓉,似乎就是從這閣中清麗脫塵而出,看傻了靖哥哥的場景!
聞木樨香軒,在半坡長廊邊。軒,倒普通,但是這名字卻透著禪意。木樨,桂花也。顧名思義,這敞軒四周遍植桂花,料想那丹桂飄香時節,暗香浮動,朗月當空,必有舉杯邀月的清雅。
更妙的是,嵌入了黃庭堅和晦堂法師的一段典故。
黃庭堅跟隨法師學禪,久而困惑,希望法師傳授他一點兒不二法門讓他有徑捷之道。這時正值秋天,漫山遍野木樨香遠。晦堂法師問他是否聞到木樨香?黃庭堅點頭稱是。法師告訴他,佛理就像桂花的香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浸染其間自然會悟道。
獨坐聞木樨香軒,細品這段典故,倒是由衷為黃庭堅抱屈。以黃庭堅的學養,如何不懂得這樣的道理。只是在北宋激烈的黨爭中,可怕的文字獄陰影里,必須拋下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在這紛擾之中去尋得一份恬淡平靜,有多糾結,有多無奈?
回望留園,門楣真小,走進卻是庭院深深深幾許……
?
? ? ? ? ? ? ? ? ? ? ? ? ? ? ? ? ? ? ? 若水草于杭州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7月27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