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震撼
感動他們耄耋之年依然活躍于杏壇。于漪89歲,執教70多年;錢夢龍86歲,執教66年;賈志敏79歲,執教60年。
感動他們的學養。89歲的于老師,一個小時的報告(《語文教育的現狀與發展》)。聲如洪鐘,字正腔圓,引經據典,古今中外信手拈來,沒有稿子,思維清晰,邏輯嚴密。86歲的錢先生,與時俱進,PPT展示,反躬自問,自我剖析,微觀角度,細致入微,怎樣讀書,怎樣教書,切實可行。79歲的賈老師,背誦課文,背誦作文,篇篇經典,例證豐富,現場指導,站立應答,很講禮節,言傳身教,貫穿始終。
感動他們的格局。于老師說,教書的終極目標是育人。培養有中國心的文明人。教育是把狹小的心變成一個偉大的宇宙。課不是教在課堂上而是教在學生心上,成為他們良好素質的一部分。錢老說,別人記筆記只是記老師講的內容,我是思考和比較。因為我總是做了課前預習。語文老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賈老師說,教育就是影響,教育就是等待,教育就是漫長的等待。
洗禮 ,成長
教育一旦有了市場的操作,就沒有了學術的尊嚴。
對語文老師這個身份的要求:
要教好語文,首先要胸中有書,目中有人。要自己先有豐富的專業素養,語文老師心中要有體系。以其昭昭,使其昭昭。語文老師不要背負太多,培養學生對漢語言的熱愛,培養學生使用母語的習慣,培養學生認同母語的意識,從母語出發,發展母語。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教育本質的回歸。
語文老師必須是學生讀書的示范者,必須愛讀書,會讀書,多讀書。不必把語文教學想的太復雜,太深奧,語文教學就是把學生讀書的熱情鼓起來,使他們愛閱讀,愛思考,愛表達,為學生的自我發展和終身學習打好基礎。培養一點自身的興趣,比如:閱讀的興趣,寫作的興趣,思考的興趣,探索的興趣。
對語文課的要求:
要一課一得,又要有整體規劃。要兼顧學生認知背景和學習目標。教學不是一次完成的,要反省要重復,要刪繁就簡。要切分目標,學有方向,上課不是句號,而是省略號。語文課是求異思維而不是求同思維,否則會陷入集體無意識。
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最基本的素養,也是最重要的素養。素養有邊界,教學才有邊界。始于語文終于政治是不可取的。要注意學生的認知背景,合理設計語文目標。小學低段,重在語言文字。小學高段,重在語言文章。初中重在語言文學,高中重在語言文化。語文就是聽說讀寫。
對學生的要求:
學生怎樣讀一篇文章:1.了解文體,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到底說了什么,怎樣說的,為什么這樣說。2.把全文內容用最簡明的語言概括出來。3.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或其他相關的文章進一步印證、補充或修正作者的觀點。4.在默讀中深思,在朗讀中感受。
總之,要把生命煉到教育里頭,才有中國燦爛的未來。我不是忘了我是高三的老師,而是我知道自己首先是一位語文老師,我不覺得這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有人說,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不可多得的天賦,比如錢夢龍先生,初中畢業,但不影響他成為真正優秀的老師;扎實的基本功,這個后天養成,讓我相信天道酬勤;先進的教學理念,這個很重要,否則違反了教育規律,吃力不討好也罷了,還會貽害無窮。本次會議,貌似離高考很遠,但卻在從根上解決問題,所以又離高考很近。基于以上所有,我不會懼怕語文高考,語文高考也永遠都會是真正的語文教育的附屬品。
(中國語文教育名師大會——基于課例的語文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