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比起人為什么需要儀式感,那么升華至全人類的問題,前輩們已經從社會學、心理學等角度分析的很透徹了。但活在這個真實的水泥城市里,其實更想從必要性上面回答人為什么要有儀式感。 ? ? ??
? ? ?對我而言,儀式感會給我一個需要認真的態度,幫我記住那些我可能會輕易忘記的事情,會讓原本沒有色彩的文字變得有生氣,會讓自己在某個深夜回想起來 “哇,原來我的人生戲份應該可以拍一部電視連續劇了” 。
? ? ? 拿大學畢業來說,大四最后的幾個月應該每天都在緬懷扯淡的青春,我猜沒幾個人能記得清自己的畢業證編號,但是你一定記得吃散伙飯的時候,大家一起痛哭流涕,說好的一起到白頭,你卻偷偷焗了油;你也會記得那個誰誰喝大發了,醉氣熏天的把隔壁桌的小師妹當成女神表了白;你也會記得拍畢業照的時候,班里的女同學怎么一個個都變得這么美!之前我的眼難道鑲了鈦合金嗎?!是的,畢業要拍畢業照、要吃散伙飯、要寫畢業論文、要喝他幾天幾夜,這應該就是畢業的儀式感,也是有了這些,讓 “我畢業了” 這四個字更多了些傷感、搞笑還有多年后的無比懷念。
? ? ? 可能這樣的人生觀過于悲觀,我經常會想很多經歷以后可能不會再有第二次,所以我要好好珍惜,而這些唯一的東西在以后的生活里可能會作為周年紀念出現,以后每年的這一天,都讓我有個念想再去回味下之前生命中出現的那些喜怒哀樂。
? ? ? 之前我每天都要變著法的做早餐,各種各樣的食材、擺盤,在吃之前都要拍一張照片,好像宣告我剛設計了一個食物建筑,現在要準備開動了。那段時間早上起床最大的動力就是做早餐,然后一整天都會因為這個而開心。很多人覺得就吃個飯有這個必要嗎,我承認早上樓下的煎餅果子挺好吃的,但是那個不是我想吃,而是為了不讓自己餓肚子。
? ? ? 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里,很多時候我們選擇的不是生活,而是應付;因為忙于奔波,忙于追求更好的生活,我們時常忘記了現在的感受,心里只想快一點到達那個‘更好生活’的目的地,快速的略過身邊發生的一切。
? ? ? 再說說人里面的最重要的兩個物種,任何一個女人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個有儀式感的人,而且個人覺得有儀式感的男人會更性感.... 他會認真的坐在餐桌前和你聊聊這一天碰到有意思的事,他會記得你的生日、你們的周年紀念日,不是說要有多少朵玫瑰,去多貴的西餐廳,而是他有這個意識想和你共享生活的美好;這個儀式感是一種重視,是對兩個人生活的熱忱和期盼。
? ? ? 很多人把儀式感看成矯情,有些人樂在其中,有些人嗤之以鼻,如果現在你對自己的比較滿意,過得開心,那可以忽略以上,但如果現在的你覺得生活很單調,或者深陷在一個怪圈里無法自拔,這個時候可以選擇做些有儀式感的事情,在自己的思維腦洞里告訴自己,我做了這件事情就意味著要和某個階段、某個人說再見了。這種變相的自我激勵可以是一首歌、一頓飯、一瓶酒,任何一種你可以選擇的形式。
? ? ? 廢話了這么多,回歸下正題,‘人為什么需要儀式感’,總結下:活的會更有力,更有味道,更坦然;多了很多老的時候可以給孫子講奶奶年輕的故事,少了很多因為遺憾而拍大腿的疼痛感;
? ? ? ?我們不是當演員的料,但是也可以YY下得金馬獎的時候要說的獲獎感言;生活這個大戲臺,如果我們不給自己多加點戲份,那就真成拉幕布的機器,還是那種掛在棚頂,看不出來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