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的雨
看過朋友微信發的天氣預報,五月的下半月到六月的上半月,都是下雨,這一個月就一場雨,一下就一整個月。
不曾離去的雨季
去年剛從成都回來,回到這個煙雨的福建,而對于雨季,卻是那么自然,就像這下雨的日子重來都沒有斷開過。
沒有雨的城市總是太干澀
從蓉城到榕城,從騎車去龍泉到騎車去鼓山,都見識過兩座城市的灰蒙蒙,然后經過一場雨,整個城市都明朗了。這段日子以來,我總認為,沒有雨的城市總是太干澀。
自然的雨
看到很多人都說,討厭下雨。然而我卻有時候心里感到有點欣喜,雖然有時候會感覺下雨不方便。沒下雨,覺得挺好的,我騎車方便,跑步方便。下雨了,也挺好的,空氣清涼了,塵埃沉淀了,感覺整個世界清新了。沒下雨,不要緊,在這里,我知道雨,很快會來的;下雨了,那就讓雨沐浴這個世界,就讓雨滴落在身上或濺在身上。不來不必急,來了不用狂喜,你只需自在的在雨中走過一趟,用一顆自然的心對待一場自然來和自然不來的雨。
雨聲
對于去年和今年前段時間,關于雨最大的感受,其實還是聲音。那轟隆的雷聲,有點變態的說,很帶勁。查了下描寫雷聲的詞語,太空洞了,沒感覺;轟隆隆的雷聲,這種雷聲像是遠方在錘著大鼓,很是沉重;另一種聲音“PIA”,聽起來像是扇人家一巴掌那樣干脆、直爽;還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低沉的、高昂的,長嘆的、簡短的,等等,詞匯量太少了、太過語拙了,描寫不清楚、描寫不出來。
如果你太過無聊,可以數數雷聲的次數;如果你太過執著,可以配合閃電,計算雷聲的出處。
在城市里,最動聽的莫過于雨中的清靜,嘈雜的世界清靜了下來,也許車不喜歡雨,所以路上車少了;也許人不急躁了,所以喇叭也不急躁了;就連喇叭聽起來也不那么刺耳了。
在郊區點,在池塘邊,在鄉下,最是少不了蛙鳴聲,在雨中,所有的蛙聲都起了,就像是一場交響樂,此起彼伏,有渾厚的、有輕盈的,有長鳴不已的、有時而低鳴的,有近而清脆的、有遠而飄渺的......要聽最美妙的蛙鳴,就在春夏之交的時節,在鄉下的一片稻田里,品味那蛙聲與雨聲交織的世界。
雨本身的聲音也是可以慢慢去感受的。有時候,他會唰唰的走來,告訴你,前奏已經開始;有時候,他會輕輕的飄起,不希望打擾你。在木屋聽雨聲,聽雨敲在瓦片上,比水泥房里聽更是有味,話說我也七八年沒聽過雨敲在瓦片上的聲音了,都沒有感覺了。現在的我,要嗎不喜歡打傘,要嗎喜歡在大雨中,撐著傘行走,聽那雨敲打在傘上面的聲音和讓雨珠濺在身上。
雨景
細雨綿綿,多情的天;陣雨嘩嘩,盡情的放。細雨綿綿,常常抹上一層云煙;陣雨嘩嘩,總是容易晴朗。從綿綿的云煙到嘩嘩的雨珠,雨在呈現一樣的身材,不一樣的姿態。
看人們在雨中匆忙躲雨,看人們在雨中從容自若。看母雞招呼小雞躲進屋檐下,看野鴨沐浴在小溪中。看雨滴落在湖中呈現的萬千酒窩,看雨滴打在樹上晃動的枝葉,看雨滴砸在路上濺起的碎雨。看眼前清洗過、明亮的山川。
落湯雞
我們不喜歡雨,除了不便之外,還有就是不想淋雨。小時候,經常被淋成落湯雞,卻總是覺得很是不錯。雨滴在身上總是那么真實、親切,那種在雨中玩耍的樂趣。如果有一天,我帶你去淋雨了,不要太過驚異,我可以看你被淋得不成樣,你可以看我落難的挫樣。
雨中的傷
大雨過后,沖出的一道道溝,就像大雨帶來的傷疤。大雨來了,常常會出現山地崩裂,水田沖垮等損傷,或是牛被沖走了,更甚者人被沖走了。這些傷,也許看起來很嚴重,其實跟現在很多問題比起來,都是小問題;這些就像皮外傷,而現在很多問題就是“癌癥”。當我們做好導引雨水的工作后,山地崩裂造成的損傷就很少了;當我們懂得保護自己的時候,就不會被沖走了。就像雨水沖出后溝道的土都是堅實的,雨水過后,我們不會軟弱。
孤獨的雨
雨是孤獨的。晴天的時候,感覺跟他人是在一起的,跟整個世界是一起的;下起雨了,你突然會發現,你跟他人或這個世界隔離開了,這之間隔著一場雨。你被隔在屋里,屋外有一場雨;你被隔在雨傘里,雨傘外有一場雨;你在雨中被隔離,你的周圍是一場雨。你或是孤獨的一個人,或是與他人有孤獨的小世界。這場雨讓這個孤獨的世界更加親密。
雨停了
下個不停的雨,總是讓人難于承受,我也是會不喜,因為我想要有不一樣的天空。然而,我不必擔心這,雨總是有停的時候,一場長雨季,中間總會有休息。雨后的天空,總是特別藍,望向天空,伸下懶腰,做個深呼吸,舒坦。以前,喜歡在雷陣雨過后,看天邊出現的虹,有些時候還可以看到彩虹后面還有彩虹,聽說是一公一母,那條經常出來吸水的是公的,偶爾出來的展示下身姿的是母的,而我們在看到公的后總是期待那條母的出現。
其實,這一生就下過一場雨,只是中間下下、停停,有時候下的很多,有時候很久不下,有時候在這個地方下,有時候在那個地方下,不管你喜不喜歡,不管你在不在意,他要下就下,他不下就是不下。
很歡喜,這生有雨,世界多了幾份可愛的美麗。
——寫于201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