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分享時一說到情緒化思考,有家人說肯定是因為有情緒所以才需要思考,好有悟性哦,事實上克老師也是這么講的,情緒化思考是基于我們的需要,恐懼、不舒服。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情緒化思考里面,在我們沒有進入本質之前,肯定都是基于需要、恐懼和不舒服我們去做一些事,思考一些事,如果我們不執著于情緒化思考,能夠看見自己是在情緒化里思考 ,就等同于我們覺察到了,將我們的覺知帶進了生活,只是去看見,靠過去接納他,而不評判。接納是一個動態體驗,不是基于無可奈何什么也不做。
也分享了克老師回答問題最經典的,他每次都是看到了提問者后面的需求,也許提問者只是想不暴露自己的問題,然后可以得到他想要的需求,而且克老師也不會直接給方法和答案,因為那個也許并不是對方所需要的,每個人的經驗、體驗不一樣,老師只能把你帶到某一個地方,卻不能代替或者去教導你做什么。
克老師熱愛教學這件事,找到一種有創意的方式去分享一些信息,分享很棒的人生經驗,對生命進行探索,大多數時候將人生中經歷到的通過教學分享出去,有一些東西分享出去會產生無窮的價值。
某一天中特定某個時刻你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一個人自己獨自呆著,出自于情緒的一種反應,我們從來都沒有自己一個人呆一下,還想要誰來幫我,將幫助收進來,是出自于情緒的思考,暴露出來,當你真正看見情緒化的思考,有一扇門為你打開是通往自由。
設計出來讓你的眼睛看不到有這么一扇門的存在,有機會穿越整個過程,這是一個非常劇烈的體驗。人類會將一個可以用五天的時間穿越的事情,花上5年、10年。
人生的經驗把你帶到邊上,你沒有看到這個機會的原因是眼睛沒有睜開,你并不想要真正知道,喜歡鬧劇中扮演的角色。
當我們處于某一個錯誤跌倒過,帶著人們來來回回繞圈子, 在叢林里穿越,永遠不會真正離開叢林本身。
情緒化的思考到底是什么?理解了清晰化的思考是什么,就不想再回到那里去了。超越情緒是非常平靜的,很流動的感覺,享受的感覺,看著事情一件一件的展開。
在思緒中迷失,感應到直覺。
試圖把人生想明白的時間,我們所制造出來的復雜的問題, 讓我們沒法真正面對自己的人生。
當我們在恐懼之中, 我們會感覺自己更小、更脆弱,你覺得你是這個身體, 很狹小的空間之內,覺察到了另外的存在,如果你覺得你就是你的身體,你就會很害怕,你是那個覺知本身,當你處于害怕之中,你就變小了,小我要將覺知阻擋的方式,當我們處在覺知的方式時沒有辦法害怕。克老師說他只跟經驗打交道,不跟信息打交道。也就是說對故事不感興趣,故事不重要,體驗過的感受才重要。
信息是情緒上的執著,看起來比真相更重要,想要從信息中解脫出來,只有知道真相。
同時半個月不見,也看到我們的伙伴真的進步神速。
有家人在處理女兒和老師、學校的事情,能夠做到不對故事起反應,哪怕是所有親戚朋友都在質疑自己時,也能夠清晰思考,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選擇,讓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都得到升華,我也會覺得這位當事人是多么的幸運,如果家長不是親密關系里面的導師,可能他的人生真的會陷入很大的恐懼中,孩子也并不因此而得到真正的快樂,人的成長只有在生活中遇到挑戰時自己表現出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狀態時,才發現自己真的成長了,而不是以為自己頭腦里懂了很多,很感謝可以碰見歆然老師,克老師這樣的在真相里給出的老師。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欣賞和贊嘆。
有家人在分享自己作為班主任,發現班上的同學行為有偏差,她不是去改正孩子的行為,而是透過行為看見孩子的需要,有一個這么懂心理學的班主任也是那些孩子的幸福,同時如果出自于內心的安寧,只是去做,而不去想做點什么讓事情更好的發展的話,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成長,別人的生活,別人的人生設計我們是無法改變的,在行為上怎么做都是可以的,只要自己始終在自己的中心,沒有基于需要、恐懼、不舒服去思考做點什么就更好了,好有智慧的老師哦,好想代替孩子們像你致敬耶。
還有家人分享,在面對老師對孩子的質疑時,能夠和孩子同頻道,這是需要怎么樣的一份力量,不需要孩子表現好讓自己感覺是一個好媽媽,在和孩子爸爸商量事情時能夠先放下這個結果的執著,只表達自己的需求,真的是平時不表達,一鳴驚人,經常被我們忽視的大師。
還有家人分享只要一做個案就會進入狀態,如有神助,進入本質,在天賦里流動,反而是之前會有很多的擔憂、恐懼,把結果看得很重,老師說你如果沒有把案主帶進過程,你還那么安在當下,尊重生命的設計,你就更加成長了。
有家人分享,就是一到公眾說話,不管有多少人,在哪里,有沒有錢,好像內心的東西全部一涌而出,不需要備課,也是在天賦里流動。
每個人都是無與倫比的,唯一要做的就是放松,放下對結果的執著,放下邏輯思考,分析,遵循順流,尊重每一個生命美好的設計,美好的時光總是很短暫,感覺兩個小時的成長小組太短了,估計3天2夜我們也不會無聊,也還會這么興致勃勃。我們線下成長后,回到家里在網上繼續探討,不知疲倦,津津樂道!好享受當下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