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高學(xué)習(xí)、工作效率方面,我有兩個強大的對手:拖延癥、專注力缺乏。
拖延癥總是會阻攔我的各種行動,小到提交一份報告,大到開始一個計劃。其實自己知道,一旦開始做了,就沒那么痛苦了,但是遇到事情還是會拖延不行動,所以自己總在拖延和懊悔中循環(huán)。
專注力的缺乏則更難對付,一旦我開始行動,往往拖延癥就沒那么可怕了,而專注力的缺乏卻是每時每刻在降低效率。我們很容易被一些事情打擾,比如一封電郵,一個彈窗,大腦里一個突然的想法等。處理這些事情會分分鐘瓦解我們的專注力。
直到我遇上了番茄工作法,這些對手才看起來沒那么可怕。什么是番茄工作法呢?簡單的說就是專注于一件事情25分鐘,然后休息5分鐘,如此循環(huán)下去。還有很多操作細節(jié),可以在《番茄工作法圖解》一書中找到。本文是針對實踐過番茄工作法的人寫的,所以剛接觸番茄工作法的朋友,還是先讀讀書,熟悉下流程和細節(jié),先將番茄工作法融入自己的工作習(xí)慣中。以下是我實踐半年的番茄工作法后的一些思考。
打斷專注
本人能夠保持專注的時間并不長(40分鐘左右吧),不過看到有些朋友是說自己能保持長時間專注,而番茄工作法往往打斷了自己的專注,反而影響效率。所以讓我們來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必須承認,當(dāng)你已經(jīng)專注25分鐘了,并且自己感覺還能專注很久,甚至有可能想了許久的問題突然有思路了,此時此刻轉(zhuǎn)而去休息,是會降低效率的。
讓我們在延長下時間,若能保持2個小時的專注,那么這兩個小時內(nèi),番茄工作法是降低了工作效率的。甚至若是有牛人可以專注2小時,休息10分鐘,然后再專注2小時,那么這4個多小時里,番茄工作法是降低了效率的。
讓我們再延長一下時間,我們需要工作一天,在早上專注了4小時后,有多少人能下午繼續(xù)專注4小時,然后晚上還能保持專注直到睡覺。
做一個類比,專注工作好比耐力跑步。有的人耐力好,可以一口氣沖刺500m,有的人耐力差,一口氣只能沖刺200m。而番茄工作法相當(dāng)于規(guī)定好好沖刺100m,然后走10m 休息,再沖刺。
短距離范圍內(nèi)(好比500m),一口氣沖刺到底,對于體力好的人,自然是最佳方案。但對于高效人士來說,學(xué)習(xí)工作是貫穿人生始終的,所以更接近馬拉松賽跑,此時選擇一口氣沖刺到體力用完,就顯得不那么明智了。
在馬拉松里,更好的方案是將整個賽程分為很多個小的階段性目標(biāo)。然后跑步的時候忽略掉整個賽程,只關(guān)注階段性目標(biāo)的達成。到目標(biāo)達成后,可以減減速,稍微放松下自己,調(diào)整后再沖擊下一個階段性目標(biāo)。在體力上不過度透支; 在精神上減少疲勞和對長遠賽程的恐懼,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容易堅持下來了。
番茄工作法也是同樣的原理,將工作分解成一個個番茄時間,然后專注每一個番茄,并在每一個番茄完成后適當(dāng)放松休息,長遠來看,效率更高。
我們都知道,休息的時間越久,那么重新回到專注就越難。當(dāng)前工作到哪個步驟?之前的思路是怎樣的?有哪些細節(jié)需要注意?僅休息5分鐘時這些問題還記得,若休息10分鐘,很多細節(jié)會忘記,想起他們可能遠不止10分鐘。若休息半小時,則很可能連思路都忘記了,想要重新理出思路,并想起所有細節(jié),恐怕半小時遠遠不夠。因此休息時間和恢復(fù)專注時間的關(guān)系不是線性分布,而是冪律分布。所以即使是一組5分鐘的休息也比一個幾十分鐘的休息對效率的影響要小得多。
專注力好比耐力,消耗后需要休息恢復(fù)。我們可以選擇劇烈消耗,然后休息較長時間來恢復(fù),如短跑;也可以選擇溫和消耗,然后休息較短時間,如長跑。番茄工作法的能量消耗方式屬于后者,對效率影響更小。
小結(jié):
- 短期沖刺,比如幾個小時后就是 deadline 了,番茄工作法也許不是最佳選擇。
- 長期來看,番茄工作法是保持堅持,保持效率的良方。
- 盡量采用短時間休息的方式來恢復(fù)專注力。
- 人生如長跑,胡亂的短期沖刺,會影響長期效率。(牛人請無視這一條)
抗干擾
在解決了專注力恢復(fù)的問題后,還有一個嚴重影響專注力的因素:干擾。
干擾大體而言可以分為兩種:外在因素,內(nèi)在因素。外在因素是指非我們自己引起的干擾,比如一個來電,一個信息窗口等;內(nèi)在因素是指由于我們自身引起的干擾,有心理活動如一個大腦的閃念,也有生理反應(yīng)如口渴等。
番茄工作法中,25分鐘只專注一件事情,若遇到打斷的干擾事件,則記錄當(dāng)前的工作,重置番茄時間,這樣依舊可以保持25分鐘只專注一件事情。
在此基礎(chǔ)上,我還想補充幾條:
- 25分鐘內(nèi)遇到非緊急的干擾事件,都記錄下來,待5分鐘休息時集中判斷是否立刻處理,這里要強調(diào)一下,特別需要記錄內(nèi)在因素的干擾。
- 反復(fù)的重置番茄時間會引起我們的反感,進一步督促我們25分鐘內(nèi)盡可能不被干擾事件分心。
拖延癥
番茄工作法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的另一個專注力對手:拖延癥。拖延癥這個話題太大,其中相關(guān)的概念和方法太多,暫時還聊不了。所以讓我們具體下番茄工作法的作用:它可以緩解遲遲不愿意開始的拖延現(xiàn)象。
有一類拖延叫“不愿意開始”,具體表現(xiàn)為有些事情我們知道應(yīng)該做,可是我們總對自己扯一些理由來阻止我們開始。這些理由可能是沒有時間,可能是沒有機會、可能是還沒到時候等。這些理由看似合理的理由卻讓我們一直拖延著不行動。
番茄工作法是如何應(yīng)對這種拖延的呢?“先做一個番茄再說!”
“可是我沒有時間做這件事啊。”“知道你沒時間,先做一個番茄再說!反正一口氣也做不完。”
“可是我沒找到機會做這件事啊。”“知道你沒機會,先做一個番茄再說!找找感覺,等機會來了就不盲目了。”
“可是還沒到時候做這件事啊。”“知道沒到時候,先做一個番茄再說!現(xiàn)在做一點,到時候少一點。”
“可是我現(xiàn)在沒感覺,不想做這件事啊。”“知道沒感覺,先做一個番茄再說!做做看就知道有沒有感覺了,沒感覺就只做一番茄。”
你看,將一個不愿意開始的事情轉(zhuǎn)化成一個容易做的番茄時間,開始就沒那么可怕了。事實上,往往開始做后不會只做一個番茄,拖延問題得到了很好的緩解。
另外,第一個番茄常常是整理下思路,列一下綱要,并不強制需要實質(zhì)上做事。這樣一個沒有產(chǎn)出的番茄卻可以在拖延的門板上砸出一道裂縫。
小結(jié):
- 有拖著不愿意開始做的事情嗎?“先做一個番茄再說!”
- 第一個番茄不用想著做太多事情,找找感覺,整理下思路就很不錯了。
健康
在辦公室工作的人,對著電腦,一坐一天,引來各種亞健康“殺手”:頸椎病、腰椎病、視力下降、鼠標(biāo)手、鍵盤腕等。而預(yù)防這些病其實很簡單,定時起來活動活動就可以了。方法是簡單的,難點在于如何提醒自己堅持起來活動。番茄工作法剛好了解決了這個問題,25分鐘工作后的5分鐘休息,剛好適合起來走動走動,做做拉伸運動,讓精神和身體都得到恢復(fù)。
這里要說一下我自己的體會,由于是程序員,工作時用眼比較多,而我的眼睛剛好很容易累類型,所以之前每天到了下午的時候,眼睛就感覺到很疲勞。這時我要么選擇繼續(xù)堅持工作下去,透支自己的身體,要么選擇暫定工作,等待身體恢復(fù)。我傾向選擇后者,但是此時眼睛恢復(fù)需要很久,所以我一般在這時切換去做別的事情。可是實際工作中,這套方法并不好,一則工作節(jié)奏完全聽從眼睛的疲勞程度不合理;二則有時候并沒有什么合適的事情去做;三則眼睛頻繁的疲勞,說明我處于惡性循環(huán)中,依舊不是健康的工作方式。
以上問題,說到底其實還是很簡單的,就是需要一個能幫助自己堅持定時起來活動的方法。顯然番茄工作法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我現(xiàn)在采用的方法是規(guī)定一組具體的拉伸動作在番茄間歇期里完成。在采用了這套方法后,我已經(jīng)好幾個月沒有出現(xiàn)眼疲勞的癥狀了,順帶還治好了之前的背疼問題,可以暫時評估自己處于健康的辦公室工作方式吧。
小結(jié):
- 利用番茄工作法定時起來活動可以緩解辦公室亞健康問題。
- 規(guī)定一組動作在番茄間歇期完成,讓堅持定時休息更容易。
出離心
工作中常常碰到一些難題,當(dāng)找到一些解法的時候,可能會引入新的問題。為了解決 A,找到方法 B,為了解決 B,又找到方法 C、D、E,結(jié)果在解決 E 的時候卡殼了,陷入思維混沌狀態(tài),忘了當(dāng)初的核心問題 A。最可怕的是當(dāng)陷入這種思維混沌中時,常常在糾結(jié)具體問題中不自知,更難以從中跳出來,忘記了需要解決難題的核心問題。
我們需要出離心,暫時擺脫具體問題,關(guān)注核心問題。
番茄工作法提供了一個“回顧”,一個“冷靜”來幫助我們保持出離心。
每一次25分鐘的番茄時間開始前,我們都會指定一個番茄工作內(nèi)容。而指定番茄工作內(nèi)容需要我們重新看一看目前的工作進度,重新整理下目前的情況和難題。這樣一個過程,稱之為“回顧”。
每一段5分鐘休息時間,強制性將我們從當(dāng)前的難題中脫離出來,暫時不能繼續(xù)工作。這時我們的大腦才有機會跳出思維死循環(huán),放松一下。這樣一個過程,稱之為“冷靜”。
這樣每半小時一次短暫的“回顧”和“冷靜”,讓我們對當(dāng)前的工作有更整體的認識,知道哪些困難是必須克服的,哪些困難是可以暫時放一放,甚至不用解決。
質(zhì)量
談了這么久番茄工作法的好,那么我們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專注高效的呢?
我有以下幾個判斷標(biāo)準:
- 番茄時間到了,卻舍不得打斷工作去休息,往往意味著當(dāng)前工作效率較高。注意定時執(zhí)行打斷意義更大。
- 在專注工作中,關(guān)注當(dāng)前番茄時間,甚至期待番茄結(jié)束后休息,往往意味著當(dāng)前番茄工作效率不高。
- 回到工作時不記得剛才的工作內(nèi)容,往往意味著休息時間太長或者休息時做了過于分心的事情。
- 若休息后回到工作時感覺到疲憊,往往意味著休息時間過短。
- 回顧下過去的幾個小時,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往往意味著番茄工作效率較高。
工具
介紹一下我目前用的番茄工作法工具。
BreakTime
一個定時提醒工具,提醒我番茄工作時間到了,需要起來休息一下。之前用過許多提醒力度較輕的工具,只是發(fā)送一個提示音或者一個彈窗提醒我休息。對于我這種打斷當(dāng)前工作去休息的意志力不強的人來說,這些工具太“文明”了。我需要一個“暴力”的提示。于是就找到這一款 app,它會直接讓你屏幕變黑而看不清,無法繼續(xù)工作,同時不給出立即關(guān)閉提示的按鈕,強制性讓你開始休息。aTimeLogger 2
一個時間記錄軟件,我用來記錄自己的番茄工作時間, 并每天查看下完成的完整番茄數(shù)量。這樣做一方面給自己增強信心,讓自己更能堅持踐行番茄工作法,另一方面可以知道自己的時間安排是否合理,還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
需要特別說明下,用任何軟件記錄番茄工作時,都請真誠地對待自己,若中途被打斷了,不足一個番茄時間,就不要記錄為一個完整的番茄。
待解決的問題
最后列出一些自己目前碰到的問題:
- 15分鐘休息階段不能很好執(zhí)行。
番茄工作法中推薦連續(xù)工作4個番茄時間后,休息15分鐘(以下簡稱大休息),目的是進一步休息身心,可能考慮到僅僅5分鐘的休息還是不夠吧。可是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做到,主要原因是會存在各種超過15分鐘的打斷,而這些打斷往往滿足了我休息身心的需求,那么在這些打斷后,我傾向于開始新的4番茄周期。這樣一來,本來簡單的25+5循環(huán)變成了要考慮大打斷,小打斷,4番茄的復(fù)雜循環(huán),管理起來會很復(fù)雜。
我暫時采用的選擇大休息時機的方式是:看心情!對就是這么任性。雖然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連續(xù)工作超過4個番茄時間,多數(shù)而言還是沒有出現(xiàn)剛開始一個番茄就很疲勞的情況。
- 番茄工作法和自己的 GTD 沒有結(jié)合在一起。
由于沒有找到 GTD + 番茄提醒 + 時間記錄 三合一的 app(事實上,我感覺開發(fā)者也不會開發(fā)如此定制化的 app),所以目前番茄工作法僅作為指導(dǎo)我工作/休息節(jié)奏的方案。和 GTD 的任務(wù)清單是完全獨立開的,增加的一些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