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想把一些事重來一遍,一定可以不那么遺憾,或者和注定會分離的人再相處一天,一定會格外珍惜。措手不及間,總覺得失去了太多。然而,不談穿越需要的能量要多大,我敢打賭就算你回到了某時某景,你所做的依然會是同樣的事情。
因為你比自己想象的要更現實,你更相信眼前的實景而不是某個憑空的念頭。
就像沈從文先生書中寫道"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宿命般的必然。"每一次偶然又必然的選擇,促成了你生活的常態。
我不曾信命,直到我發現一切選擇都出自我自己的立場和那些性格里本來的東西。得失在冥冥之間好似注定。于是,我開始不那么累,勇敢的接受自己,也不再會困囿在某些情感里掙脫不開。
我不會再去怪自己因為沒能在老師提問之前做好準備,而在班級同學面前出丑;我不會再去怪自己高中畢業時,給暗戀了三年的男生只發了一條編輯了半個月的匿名祝福短信;我不會再怪自己沒能早早練就一身本領,給了那些人剝奪我提出想法的權利。
無論曾經多難堪,我已經接受這是我路上的一部分。我慢慢變得考慮事情格外周全,趁早完成任務;我記住了他回的短信里告訴我要更自信樂觀,"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我也開始學習感興趣領域的專業知識,努力鉆研得更加透徹。我試著走出行動的舒適區,保留情感的舒適區,大膽嘗試,而內心的舒適,讓我不害怕走錯了路。
仔細想想,何必總逼自己走那些不愿意走的路,你以為你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必須走出原來生活和情緒的安穩,實際上卻可能背道而馳。努力固然沒有錯,只是那方向有千千萬萬個,何不遵從內心,用你最擅長而不牽強的方式去努力?
迷茫的人,往往不安于現狀,不知道努力后的遠方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模樣。于是,工作的勞苦和內心的不安變成了不斷疊加的壓力。是否放棄總是在權衡利弊后決定,但也請你站在更高的地方看看,那遠方的走勢是否滿足你價值的共鳴,即將到來的事情是否你還有全力投入的激情。如若只剩下忙于應付的疲憊感,也請你善待自己,不要以改變的名義逼自己堅持。
你那么難受,到底是因為走出了舒適區還是走錯了路?真正的判別,在你看透自己時就已抉擇。趁早去你想去的地方吧,畢竟不要辜負大把好時光,大膽去做你最愛的事吧,就像曾經奮不顧身愛一個人那般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