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窮極一生想追的夢,不該只是夢,它該是現實。
五道口、靜安的房價,都超過了 10 萬,「清華北大畢業都買不起房,還要買學區房干嘛」的段子傳遍了網絡,你在喧囂中難以沉靜下來,心想:北京和上海,是不是我努力一輩子也留不下來?
別人都離開了,你走不走?身為異鄉人,你還記得你最初來到北京和上海的理由嗎?
剛離開北京沒多久的朋友和我抱怨:我只是想跟別人討論下杜蕾斯新出的文案有多厲害,她們為何全部想歪了?在北京上海呆久了的朋友,回家時都有一種無奈感:好像和舊友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了。
并不是所謂的優越感,只是思維方式轉變了,回老家后找不到能說話的人,也是無奈。
你想清楚了嗎?真的要離開你最初向往的地方?
前些日子,我正在武康路散步,Tina 打電話給我,耳機里傳來電視機中李健唱的《異鄉人》,我在聽這首歌,倍感孤獨,思念很多人,可偌大的城市,還是沒人陪伴我這個異鄉人。
我撐著傘,邊聽歌,邊看大片大片的梧桐葉落在石板上,若由雨聲、歌聲、人聲交織成回憶,讓我想起我最初來到上海的模樣。
人前堅強的 Tina,將我當作了為數不多的依靠,她以為她迷失在路上時,我會是她能抬眼看見的燈光。可惜,當我們不知不覺把他鄉當做故鄉時,命運對我們開了不大不小的玩笑,看似玩世不恭的她,最終也跟我說:我熬不過現實,我走了。
我還記得,她初來上海時,身穿正裝急匆匆趕去辦公室的模樣,被上司罵得眼睛通紅也不肯找人傾訴。兩年過去了,她終于成長為獨立優雅的女性,常在某家精致的小酒館里,握住高腳杯,輕飲一口長島冰茶,眼神疏離,甜蜜又危險。
上海是最能將人同化的城市,我們被它包容,也被它吞噬,最后,我們學會優雅生活,忘卻鄉音,在巨大的城市中不斷找自己,又弄丟自己。
我們都是異鄉人,那么渴望被認同,又那么害怕被疏遠。
Tina 很會藏心事,將滿腹辛酸苦辣藏于姣好面容后,直到離開時,她才輕輕抱下我,還是笑,說:我累了,雖然你們都說我像上海姑娘,但我不是啊,我留不下來了。
哪來的現實,都是微醺或爛醉時的夢囈。
異地他鄉,獨自闖蕩,在孤獨中想要找到存在感的人太多,時光遷移了太多人的初心,后來,有些人依舊孤獨,卻還是沒找到存在感。
所有離鄉背井的人,都期望能獲取安身立命的安慰。
生活之所以艱難,并不是在相處中總要看他人眼色行事而困惑,而是,獨處時無法正視自身,無數個聲音在內心咆哮,你聽不清,哪句話才是你自己想要說的。
從去年年末到現在,我許多朋友離開了北京和上海,我都有試圖勸說過:留下吧。
想離開的人,怎么勸,都留不下。往后的日子里,留下這兩座城市的朋友,卻是更加意志堅定,他們鐵了心,想要在喜歡的城市永遠留下去。
偶爾翻翻朋友圈,又看見誰出了新書,誰賣了電影版權,誰的課程銷量驚人,誰組建了工作室,誰公司開到了C輪,想一想,還有那么多人在這里追夢呢,我怎么舍得離開。
我清楚:離開了擁有最多資源的北京和上海,你失去了房價的壓力,更失去了很多你看不見的可能性。至少,能這么有包容性能這么給年輕人機會的城市,只有那么幾座。
現實與夢想的拉扯,讓你疲憊不堪,欲望和本真的斗爭,令你輾轉反側,你看著物欲橫流的社會與浮躁狂亂的人群,早已忐忑不安,每日都身心俱疲,躺在床上,早就忘了你最初出發的原因。
當我們只顧著為生存不斷奔波勞碌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發生了很多故事,能記住的寥寥無幾,最后,期待都落了空,朋友都失了聯,夢想都成碎片,未來依舊迷惘。
我們還能有多少年去揮霍,如果再不去聆聽內心的聲音,你還可以失去多少?
你不必在意打濕枕頭的淚水,誰都有夜不能寐的時候,你不必擔憂謊言漫天的世界,總會有對你打開心扉的人。
外界,始終只會是外界,你終歸要問自己,反復問自己,那個聲音,那份期盼,那句答案,究竟是什么。
我漸漸明白,哪怕再落寞再忙碌,都要不忘初心,這才是我們在異鄉打拼的初衷。
我依舊忙碌,沒空聯系老朋友,只是當我偶爾難過時,我站在落地窗旁,不經意眺望遠方,想要看見我們最初出發的理由,卻只看見了夜空里的高樓大廈。
它們在霓虹燈下如此璀璨奪目,玻璃幕墻折射出千千萬萬異鄉人的夢想、欲望和野心,也映照出他們的憂愁、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