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0
《紙和筆是我的寄托》
聽了一些傳授關于寫作經驗的講述,有一些觀點很欣然地采納了。還有一些關于如何提高寫作效率,像如何提高寫作速度,怎樣節約時間等等的。建議了一些寫作軟件。最快的有語音輸入。自己一想,語音輸入啊,好像是快了,輸進去直接變文檔?這樣會不會比較亂啊。又一想還是可以修改的,沒問題。可這樣總讓自己覺得缺了點什么。
我現在還是用紙和筆在寫。天吶,真的是紙和筆。筆是普通的簽字筆,紙呢,是各種手掌大小的本。只要我身邊有包,就算沒有包,也一定有口袋被我叫包包的,那么包里就一定有我的手掌本本。這個習慣已經陪伴我近十年了。之前,寫東西大多是在書本大小的硬皮記錄本上,可總有太不方便帶的時候。而且寫的話,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專門抽出來的比較成片的時間寫,也只能在固定的場景,書桌前寫。這樣的話,等我有條件有時間在書桌前的時候,我常常是根本想不起,還要寫東西這件事。當我想寫的時候,身邊卻可能沒有條件,手邊無筆也無本,比如我在外邊玩,在走路等等等等。
后來某天逛文具店的時候,目光突然被一個很萌很可愛的手掌大小的袖珍小本吸引,繼而聯想到,可以裝在身邊的任何地方。隨時想到隨時拿出來寫,真是太舒服了,就毫不猶豫買下了小本,隨時裝著。
開始的時候,一時不習慣,寫的比較少,甚至有時只寫一句話,還是好幾天才寫。開始我也并不逼自己每天都寫,越逼反而越抗拒,越不想寫,就是作為一個玩耍的方式,想寫就寫。沒想到,開了頭,我這樣隨意寫的時候越來越多了。走在路上,想到什么馬上隨時停下來寫。躺在床上,想寫了翻身拿起小本就寫。坐在車上,也是隨時想到隨時拿出本本來寫。小本比我的手機跟我可親近多了。盡管我剛開始用小本的時候,手機還不那么火熱,只是電話短信息的聯絡工具,并不制造低頭族。等手機智能了起來,隨處可見低頭族,我還是小本本不離身,按自己的節奏隨意寫,用手機寫比用小本寫少了很多質感。
等第一個小本用完,我早已放不下,緊接著馬上買到了第二個、第三個小本,直到第N個。也不焦急一定一下買很多,遇到心儀的就買,也讓愛人幫我買。所以我的小本樣式花色各式各色的,豐富多彩,不是一模一樣排一起還有整齊隊形,那樣太古板了。
就這樣寫了很多小本的時候,發現自己寫作的時間越來越密集,寫的字數也漸趨增多。幾乎每天都寫,字數也從一句話占的比例多,到一段話占的比例多,有時一天寫好幾段話,可能是不同主題。再后來又漸漸地成篇了。成篇占不比例越來越多。
我發現,這樣似乎算是“上癮”了。再漸漸都不僅僅是上癮的問題,更成了一種寄托。不寫的時候,內心情感郁結而不自知,寫了之后才有出口,像河水流動才會不腐。情感流暢起來,有寫的東西流出,又有源源不斷的新東西流入。整個人也都流暢起來,不那么郁結了。
周圍的人用電腦直接寫的也多,看著也方便,省的用筆寫了,再錄入一遍。也冒出想試試的念頭,卻發現這于我來說,比以前的用書本大小的記錄本寫還不方便。記錄本還可以帶著走的時間多一些,電腦能帶著走的時間更少了,臺式機根本不能帶,筆記本電腦也是少量時候才帶,平板電腦又不像用筆寫的那樣隨意那樣快。臺式機、筆記本、平板電腦不僅屬于是讓我稍縱即逝的靈感不能瞬間抓住的工具,而且是讓我面對它們時,思維總是被打斷,總是斷片的工具。永不如我的小本讓我覺得思緒流暢。后來面對手機也是這樣,輸入遠不如我在我的小本上寫的快。沒關系的,無非是寫完紙稿再敲進電腦一遍。因為有了底稿,在電腦上照著敲字,速度也加快了,還能順便修改一遍。于我也未浪費時間。
只是寫的形式不同,但紙和筆成了我的寄托,用筆在紙上寫,才覺得心靈更清晰,思維更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