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陪伴我們成長的除了身邊的親人、小伙伴和各種玩具之外,就是一本本故事書。《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等都是陪伴著我們一天天長大的“朋友”,童話是美好的、幸福的,而現實世界是殘酷的,爸爸媽媽們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世界是虛假的呢?
童話中不乏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故事:丑小鴨堅強勇敢,七個小矮人樂于助人,賣火柴的小女孩單純善良……而相對應的則是巫婆的陰險狡詐,大灰狼的兇狠惡毒;童話可以引導孩子自主思考,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也知道什么是人心的惡。
童話固然是假的,但我們所想相信的不正是童話里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人性美好的那一面嗎?提前告訴孩子童話的真相,加快了孩子成長的進度,不僅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過早地背負成年人的壓力,也讓家長與孩子陪伴的時間減少,不利于孩子的發展。
《奇葩說》中,傅首爾也對這一話題進行辯論,她說“不告訴孩子童話的真相,是為了陪著他,一起去分辨思考,這種成長的驚喜,才是一場母子的風景。”
是的,一本童話故事書可以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孩子內心變得細膩,更能讓家長與孩子互相了解,彼此成長。
童話讓孩子擁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孩子剛剛開始了解這個世界時,他們相信所有人和事都是美好的。在孩子們童真的世界里,對未知的事情都充滿了探索的欲望,而童話書恰好滿足了孩子們對世界的幻想。
在故事里,他們看到的云朵兒是五顏六色的,小花和小草是有生命的,小鹿和大象是會起舞的,這恰好豐富了孩子想象力的空間。
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許多科學家正是因為擁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才會有無數次實驗的開始。擁有創造力的孩子思維是發散的,不會被固定在一個公式里,對未知的世界始終抱有一顆好奇心。
達爾文小時候,一次和媽媽為了給小樹培土而去到花園里。媽媽對達爾文說道:“泥土可是個寶貝,小樹苗想要茁壯成長就少不了它,而我們吃的飯、穿的衣服也是因為泥土的存在,才有了小麥和棉花;牛兒羊兒也才能夠吃上青草,人類才能喝上奶和制作出其他食物。”
達爾文問道:“媽媽,那泥土里能長出小狗來嗎?”“當然不可以啊,小狗是狗媽媽生出來的”,媽媽笑著回答道。
達爾文又問道:“我是媽媽生的,媽媽是姥姥生的,對嗎?”“對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媽媽生的。”
“那最早的媽媽又是誰生的?”“是上帝!”“那上帝是誰生的呢?”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對達爾文說:“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未知的,你像小樹一樣快快長大吧,這些問題的答案等著你自己去解開。”
達爾文長大后創立了進化論學說,出版了震撼世界的《物種起源》一書。幼時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兒童的想象力來自于童心,他們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不受束縛的;從故事中汲取營養,開發孩子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孩子的獨立思考,擁有這樣的翅膀孩子會飛得更遠。
童話故事就像是一顆種子,在小的時候進行播種和灌溉,在孩子成長的時候這一份愛也會隨之慢慢長大。相信童話,就是相信內心最深處的那一份美好,在孩子遇到困難、險境的時候,這份愛與堅強會陪伴他們一路,讓孩子知道即使會受傷,只要自己還擁有希望,一切都會痊愈。
童話的世界區別于我們的生活,但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和情感都是我們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我們只需要陪著孩子慢慢長大,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自己探索,世界會以其他的方式告訴他們另一個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