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賈平凹的一篇短文中有個故事:
一個單位有個叫來子的人,經常打掃廁所,年終他被評為了先進分子。這個人從此就每日打掃廁所。以致廁所稍不干凈了,大家就有了意見:來子,來子!來子呢?
后來廁所的下水道堵塞,需要打開大糞池下去疏通,大家說這肯定是要來子下去疏通的,來子就下去了。結果下去沒有上來,來子被沼氣熏死在糞池里。
一個“先進分子”,一個老好人,卻以這樣抽象的結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生前無法得到人們的尊重,死后成為人們的笑料。
這樣的結果發人深思,不禁讓我們很多人發出疑問,為什么職場老好人總是得不到他應有的待遇:
他們為公司勤勤懇懇,升值加薪卻與他們無關。
他們真心為幫助同事,卻總被邊緣化,成為公司內可有可無的角色。
他們和用心與同事合作,但是出現問題時卻成為背鍋俠。
他們一直受大家喜歡,但有一天卻成為眾矢之的,莫名其妙的被離職。
面對這些“不公”遭遇,老好人往往只歸結于領導不公平、自己運氣不好。但是,他們不幸遭遇的真正罪魁禍首恰恰是他們自己!
老好人在職場中不愿得罪人,不會拒絕別人,缺乏原則。這樣的人很難在職場實現自身價值,往往被領導貼上“無用之人”的標簽。
這個世界不缺少善良,缺少的是有原則的善良。無原則的善良往往有害無益。
職場中,好人可以做,但千萬不要做老好人。
那么如何避免被人貼上職場老好人標簽,最終喪失自身職業前途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以自己的工作為中心,不幫超出自己能力的忙。
小王剛進公司不久,為了和老同事處好關系,平時總是幫同事忙,他也因此特別受大家歡迎。一天,一位同事請他幫忙做個報表。雖然這個任務已經超出了小王的能力范圍,但他還是一口答應了。結果這個報表有問題,同事因此被領導在辦公室當眾批評。
同事反駁說“我比較忙,這是小王幫我做的,沒有想到一件這么簡單的事他都做不好!太不靠譜了!”
因為這一句話,小王在其他同事和領導的心中就留下可不靠譜的印象。
如果小王不能快速改變這種印象,可以說他在這家公司的職業前途已經結束了。
身在職場,我們的立身之本是自己的實力,是自己對公司、對同事的價值。
這種價值不是靠無原則的取悅他人獲得的,而是你可以為公司創造利潤、可以解決幫同事解決他們所不能解決得問題。
所以,首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幫同事忙要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不要讓自己的付出可有可無。
如果同事找你幫忙只是因為你善良,他就想利用你、剝削你,那就果斷拒絕,別讓他浪費你的成長時間。
2
有時候幫忙需要回報,不要讓你的幫助顯得太過廉價。
老李有一個項目特別著急,同時找小張和小王幫忙。在兩人的幫助下,老李如期完成了項目。老李對兩人很是感謝。
小張說:“為了你這個項目,我可是死了不少腦細胞,你可一定要請我吃頓飯。”
小王一副無欲無求的樣子說道:“沒事,沒事,這是我應該的!”
后來,小張和小王又幫老李完成了幾個項目。
小張經常喊著讓老李請他吃飯。小王總是一副大公無私,不求回報的樣子。
結果,小張和老李吃了幾次飯,關系打得火熱,有什么好項目老李都會想著小張。
對于無私奉獻的小王,老李再讓小王幫忙時就沒之前客氣了,只是淡淡的說一聲,仿佛一切都是小王應該做的。
一味的付出,不求回報,別人最后只能覺得你的付出是應該的。甚至有人會認為,正因為你幫助他了,才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但是這種價值對你來說是沒用的,因為你沒有絲毫受益,連感基本的激都沒有。
3
學會說不,拒絕無原則的妥協。
在職場中,最大的原則就是做什么有利于自身的成長和職業發展。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些同事完全有時間、有精力自己完成自己的工作,卻總是找你幫忙。那很明顯,這種人就是在利用你。任務你完成了,他卻收獲成果。對于這種人應該遠離他,拒絕職場剝削。
還有一種人,他們遇到問題,不管大小,第一反應就是找別人幫忙,而不是自己去解決。這種人的幫永遠幫不完。你幫助他完成任務,自己的工作卻沒做完。
在領導眼里,一個合格的員工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如果因為幫助別人,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都浪費在一些雞零狗碎的事情上面,你又如何成長?
身在職場,我們是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或者實現自身價值,做一番事業。與同事相處是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照顧,相互合作,相互受益得基礎上。而不是自身單方面的付出。
真正可以讓我們在職場上立足的,不是我們幫助了多少人,而是我們自身的能力和良好的品格。
一介凡人,關心糧食和蔬菜,走凡人的路,唱凡人的歌,講凡人的故事!如果您喜歡叨客的文章和故事,歡迎關注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