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苑)求指教:昨晚回到家,小休息了一下,老公把兒子叫出去陽臺,讓兒子做幾下鍛煉招式。兒子不愿意做,兒子帶著眼淚應付了一下,我看到他們在鍛煉,我參加了,見到兒子帶淚在做,兒子說不想做,走了幾步,他爸爸用命令口氣叫了兒子,兒子無奈又回來,勉強應付著,老公當時很憤怒,結束后兒子去沖涼,邊哭邊沖涼邊在里面說:我不想運動。兒子受到委屈不能正面對待,有時表達出來老公這方面也不接受,擺出嚴父的狀態,然后我問老公,今天怎么突然做起運動了,他說發現兒子很懶。又給兒子標上標簽了。當時見到兒子難過,受委屈,我很心疼。感覺到他內心不愉快的。都是在為爸爸做不是為自己做。
兒子沖涼出來只穿了內褲,我叫兒子過來這床上穿吧,不來,走進另一房間,穿好衣服出來,我問他,剛才看你很不愿意運動,是不是很生氣啊?兒子沒有說:只是臉上掛著勉強自己,回答說我想要手機,又想平板,現在很想現游戲。
遇到這種狀態我自己有點卡,應怎樣為我兒子的情緒轉化為動力。還有我老公溝通,命令方法,一副大男人主義,只要聽他的才叫聽話。他自己心思放在打牌上,一到周六晚上到周日都是打牌到凌晨2一4點。
王紅:
我想說幾點感受:1、首先,你老公教育孩子時,你認為是不對的。你的憤怒也表現出來了。建議尋找憤怒的底層原因。你的憤怒真的只是老公的不正確教育方式嗎?是不是你對老公打牌不滿意?在他教育兒子時(這是導火線)才突顯出來,不接納他?幸好你沒有當著孩子的面來與老公爭執你的“正確教育方法”。
2、我曾經跟你有相似的情況,我甚至希望他不要參與教育。因為孩子是我們母親身上掉下的肉,男人不懂心疼,我是這樣認為的?結果呢,到了6年級后,我用老方法跟孩子講道理,結果說了半天,孩子聽不進去還頂嘴。他爸爸一句話:“哪有那么多為什么?你照做就行了!”頃刻制止住孩子的無理,停止了拉鋸的痛苦,那一刻我真正體會父親教育不能缺位,爸爸的嚴格也是完善孩子健康人格的重要組成部份。到了初中顯得更明顯,我認識到這一點后,慢慢邀請他爸爸參加進來一起教育孩子,哪怕爸爸的方式方法有時讓我無語,我也得維護他的尊嚴。孩子只有在得到權威指令后,才懂得什么是權威和界限。我身邊好幾個單親媽媽帶出來的孩子缺失的就是漫無邊界的“淘氣”。所以說,夫妻關系重于親子關系,因為孩子的三觀就是目睹父母的潛移默化的行為所形成的。我認為的這就是家風,就是家族信念傳承吧。
3、我們沒辦法改變老公,我們可以先維護老公形象,過后來關注孩子的情緒,跟他講清楚爸爸為什么這樣嚴格對待他,這是另一種愛。讓父親的形象威嚴在孩子心中高大起來,讓孩子尊敬父親,以后再遇到這事時,孩子不會逃避,而是選擇聽父親的話,去照做。跟老公也要及時溝通交流教育,告訴老公當時為什么突然要孩子運動?是擔心孩子的什么才這樣做?這樣做孩子會樂于接受嗎?舉自己的例子,當老板罵我們或是否定我們時,我們第一反應是不是痛恨老板,這時候我們已經不自覺的樹起了自我保護屏障,其它人說什么都聽不進去,只有內心反抗和排斥。當然我們是成人,即使老板罵了我們,我們不開心還要裝作很樂意去完成,因為我們懂得在公司生存下去不能得罪老板,而選擇偽裝。可孩子不懂,孩子是最純潔的自然表現形式。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我們可以商量一家人一起運動。)建議老公以后有什么想法多跟老婆商量。
4、孩子怎么辦?當孩子對剛剛發生的事不談,而要玩游戲時,他的處理方式是逃避,不愿意面對不開心的事,要求玩游戲,是因為他心里難受,需要游戲來平衡自己。長久以往,他的處理方式是遇到困難逃避、退縮。我喜歡先安撫他的情緒。“剛剛發生的事情,因為我看到你流眼淚了,所以我也非常難過,你是媽媽身上掉下的肉,你是媽媽的最愛。我們是連體,開心時一起開心,難過時我也會。”(第一步,有同理心)“爸爸為什么要這樣要求你做?對他有什么好處?”(接納爸爸的行為)“你是不是很不喜歡運動?再發生這種事的時候有什么辦法解決?”(關注解決方法)“我可以直接告訴爸爸。”(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選擇別的運動方式”“我們一家人一起動起來”……
5、對于爸爸打牌,真實表達老婆的需求。“我知道你工作壓力大,需要靠打牌來放松。我也不告訴孩子你在打牌,而是告訴孩子你加班到很晚。但總有一天孩子會感受到,我希望你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多一些榜樣的力量,給孩子樹立正能量。同時因為你熬夜,我很擔心你的身體透支,能不能克制一下自己,盡量安排白天去打(我盡量配合多承擔一些家里的家務。),或是用運動其它健康方式釋放壓力。”
6、當老公說兒子很懶,貼標簽時,你問孩子“你是不是真的很懶呢?”(引導的答案是:不是的!)老公貼標簽,這是成人的自動模式,我們要想辦法一次次化解這些模式。所以我們為什么要學習?就是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影響身邊的人。而不是用學到的教育知識變成一種武器去指責老公。
7、學習了后可能讓自己更痛苦,因為家人已經無法同頻,所以需要我們堅強,需要我們主動去表達和溝通,我們通過學習,不僅要改變自己,同時影響身邊的人一起動起來,效果會事半功倍。
我說的也不全對,只是自己的踐行變化,和想表達的,實際上是說給自己內心聽的。
走在學習路上,懂得覺察,及時反思與踐行,孩子是來成長我們自己的天使,堅信學習之路,一起同行,加油!
羅用馨:
?很好的踐行機會啊,代入平衡情緒四步法:1.覺察一下在這個事件中,你的情緒在什么位置上!2.如何接納老公的行為和兒子的委屈。3.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言跟老公和兒子表達。4.幫助他們轉化情緒,找到愛的連接。
吳乃芬:
1、當老公出現憤怒和擺出嚴父的狀態時,你自己有什么樣的情緒冒出來?你關注好自己的情緒了嗎?
2、當兒子受到委屈時,你又有什么樣的情緒冒出來?你是否有進入到控制三角型的模式中去?助人者?不允許兒子有半點委屈的情緒,希望他每天只能擁有好心情?
3、一副大男人主義,只要聽他的才叫聽話。他自己心思放在打牌上,一到周六晚上到周日都是打牌到凌晨2一4點。----------你內心認可和接納你的老公嗎?
(海苑自醒部份)我是不接納,他擺出嚴父狀態時,我心里不滿意,不應該用這種方法,應該用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兒子就能更好,或更愉快接收到。
羅用馨:覺察一下當你不接納的時候,身體有什么情緒反應,這個情緒反應是良性的還是破壞性的?如果是破壞性的應該如何處理?
吳乃芬:是的,所以你是需要先關注自己的情緒穩定?還是先關注安撫兒子和轉化兒子的情緒呢?看起來其實很簡單很單純的一件事,就是他們父子之間的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做親情連接,為何你會因此受到困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