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低谷期?
就是人生巔峰的反義。從古到今哪怕是成功的人,也有艱難困苦從而懷疑人生、思考人生的時候,齊天大圣孫悟空也如此。
后來成了斗戰勝佛的孫悟空,從前的奮斗歲月里也有那么3段低谷期。
1
那時,他還是只無名無姓的野猴子。
從跳進水簾洞當上猴王后,他本可以吃吃水果,和其他猴子們嬉鬧著度過短暫的猴生。
是的,他本可以,但他不想。
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
眾猴慌忙羅拜道:“大王為何煩惱?”
猴王道:“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
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
猴王道:“今日雖······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
所有的猴子只樂享當下,只有他想到要長生不老,為此還煩惱地哭了。得知外面的世界有神仙,他滿心歡喜地就走了,一走,就走了至少二十多年。
獨自登筏,盡力撐開,飄飄蕩蕩,徑向大海波中。
一只猴子,獨自在海上不知飄蕩了多久。
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蘇軾都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嘆,那在茫茫大海又會有什么心情呢?
原著里沒有一個字是寫這只猴子漂洋過海時的心理活動,他是彷徨落寞,還是“今天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不知道。反正他上岸后尋訪了八九年多未果,又再次作筏飄過西海。
正式拜師前,菩提祖師不相信這猴子是從東勝神州來的:
“那去到我這里,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到得此?”
猴王叩頭道:“弟子漂洋過海,登界游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
他籠統說找了十數個年頭,祖師見他挺有恒心也就留下了。
在正式修仙學道前,每個人都是要打打雜的,就好像實習生通過考核就轉正,過不了就滾蛋一樣。《聊齋》里有個王生,到嶗山學道,砍了一個月的柴就想回家了。而我們的悟空這一打就是六七年。
次早,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閑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槳。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在洞中不覺倏六七年。
從告別眾猴,獨自漂洋過海,到正式學得本領的二十多年,算是孫悟空的第1個低谷時期吧。
雖然對后來能長生不老的他來說,二十多年算不了什么,但對那時的猴子可就不同了,初出茅廬、離開了老家就一無,沒背景也沒后臺,除了努力外還能咋地。
好在他堅持到了能夠榮歸故里的那天,從此開啟了了開掛的猴生。
這正是為什么這世上猴子很多,而齊天大圣卻只有一個。
2
孫悟空的第二段艱苦歲月,有五百年那么長。
前7章里他占山為王,放飛自我,NB轟轟的樣子,十萬天兵、各路妖怪水土不服就服他。之終于太過free被舉報,得罪了上層統治者,坐了五百年牢。
五百年對我們來說好虛,是什么概念呢?
想象一下你被一座山從明朝壓到現在2017年,不說外面時代變革,光是山腳一個砍柴的孩童變成老人,都夠看好幾次了。
剛被壓的時候,佛道兩家的各路神仙正在開慶功party,唱K跳舞、吃喝玩樂一樣不少。
原著里用了很多詩句描寫party的歡樂氛圍,大概是想渲染神仙們的喜悅之情,順便烘托下孫悟空在五指山下的凄慘歲月,感受一下:
龍旗鸞輅祥光靄,寶節幢幡瑞氣飄。仙樂玄歌音韻美,鳳蕭玉管響聲高。
VS
渴飲溶銅捱歲月,饑餐鐵彈度時光。天災苦困遭磨折,人事凄涼喜命長。
五百年后,唐僧打五指山走過,悟空早已滿面風塵:
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余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
很明顯,這第二段低谷期長且苦。苦倒無所謂,關鍵是不得自由。
就像魚離開了水才知道水的珍貴,人生病了才會知道平時活蹦亂跳的好處,沒有什么,越珍視什么。被壓了五百年的猴子,開始懂得自由的可貴了,為了自由情愿修行,去保唐僧取經。
是向世界妥協了嗎?倒不如說是一次自我的救贖與成長。
大鬧天空之前的孫悟空最大的優點,就是想要什么就去要,海歸、龍宮奪寶、一鍵Delete生死簿之名、注冊齊天大圣的ID、偷桃盜丹。夠勇敢但也夠無法無天。
漫長的五百年的磨礪,足夠他思考猴生,等到取經時,約束他的不止頭上的金箍,還有根植于心的責任感,既不桀驁不馴,也有了自律下的自由,一切終于達到了平衡。
3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原著,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被唐僧趕走,應該是最虐的片段了。
事實上,這不是悟空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被頂頭上司唐僧虐。不給我找飯吃還有借口是吧,好端端的又打死了人是吧,你不背這可憐的娃是吧,你不僅不救我還取笑我是吧,通通念咒。
別看唐僧一副軟弱無能的樣子,還是很會罵人的,最不能忍的是都80章了,還不相信悟空。
三藏喝道:“你這潑猴,又來胡說了!怎么這等一個女子,就認得他是個妖怪!”
請問您老人家不是第一次被妖精騙了吧,在洞里哭的時候不能反省一下為什么會被抓嗎?我真想把意大利······面端上來給友軍嘗嘗。
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當活地圖、還要拿外賣,遇到任何妖怪打頭陣、救豬隊友,這些也是職責所在,也就罷了,但因為有犯罪前科不信任悟空,真是挺委屈的。
悟空的第3段低谷期就是這個時候。
卻說那大圣雖被唐僧逐趕,然猶思念,感嘆不已,早望見東洋大海,道:“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
五百年沒回過家,然而家中早已物是人非,花草俱無,煙霞盡絕;峰巖倒塌,林樹焦枯。
我當時共有四萬七千群妖,如今都往哪里去了?
自爺爺去后,這山被二郎菩薩點上火,燒殺大半。我們蹲在井里,鉆在澗內,藏于鐵板橋下,得了性命。及至火滅煙消,出來時,又沒花果贍養,難以存活,別處又去一半。我們這一半,捱苦的住在山中,這兩年,又被些獵戶的搶去了一半也。
他把我們中箭著槍的,中毒打死的,拿去了剝皮剔骨,醬煮醋蒸,油煎鹽炒,當做下飯食用。或有那遭網的,遇扣的,夾活兒拿去了,教他跳圈做戲,翻筋斗,豎蜻蜓,當街上篩鑼擂鼓,無所不為的玩耍。
被誤會遭驅逐,回去后,曾經的仙境一樣的家還變成了地獄般,扎心了老孫。
雖然后來孫悟空重整了花果山,又跟著唐僧取經去了,但每次看到這都忍不住一陣心酸。
4
受導演、演員、主題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影視劇的孫悟空形象是有差異的,但無論哪一個版本,孫悟空是個神通廣大的英雄這一點總是沒差的。他也的確是個英雄。
英雄一定是一身正氣建設社會主義的樣子嗎?他不是。
《戰長沙》里的霍建華,《人民的名義》里的陸毅,都是男主,但是我都不喜歡,因為這樣的角色除了正直正直正直,別的什么也沒有,遠沒有個性復雜的配角出彩。
而孫悟空這個英雄一點也不臉譜化,而是有血有肉,有困境也有成長,活得炫酷又灑脫,正是這些生動的細節讓他的形象立體起來。
最后,無論是劇還是原著,最燃的莫過于大圣變身頭戴紫金冠、身穿黃金甲、腳踩步云履的樣子,那意味著他要發大招了。不是我顏控,穿T恤和穿西裝的吳彥祖的帥還是不一樣的~
最最后附心中的男神酷魅邪狷狂圖一張(迷妹上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