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第81次? 6月4日
汝陽縣實驗小學? 陳小花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則可變化氣質”。一個人的精神境界、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一個人的品味完全取決于他讀不讀書,讀了多少書,都讀了什么書,讀書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氣質和面貌。
讀書讀到什么時候是個頭呢?樊登老師曾說過,那得取決于你對生活什么時候失去好奇心。好奇心不死,讀書不止。
前段時間,心情特別郁悶,特別是市局調研時,好像控制不住自己,感覺委屈傷心,泣不成句,回想起來,這種負面的情緒能帶著我走多遠?無法解脫內心深處苦悶?這時候就想起,讀書是一種吸納。讀書可以讓我們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促進我們的精神發(fā)育,可以涵養(yǎng)我們的人文情懷,可以讓我們變得與眾不同,可以遇到一個更美好的自己。
讀書是一種信仰。在閱讀中可以促使我們不斷思考、不斷反省、成長,而且在是非的判斷上,讓我們更加明白事理,更加堅定信念,讀書是一種改變,讀書能美容,讀書能養(yǎng)顏,讀書是最好的化妝品是最有效的,護膚爽。
回想我們常說通俗的話,教師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意思呢,就是說教師應該有豐富的學識,有足夠的知識儲備量,一個教師如果想教給學生一點知識,那么自己就要掌握許多知識。然而在新的時期,教師要想在教書育人以及應對社會的不斷變化上左右逢源,僅有一桶水還是不行的。對老師是這樣的要求,那么校長呢,是不是標準要求還要再高一些?
校長應該首先是一個讀書人,通過讀書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豐盈自己的內心世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擴大自己的認知視野,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獲取飛翔的翅膀,汲取生命成長的力量。
迷茫困惑時,也常常思考:
如果一所學校一個校長不讀書,他能夠適應著日新月異不斷變化的形勢嗎?
如果一個教師不讀書,他能夠不斷“增加水的容量”,不斷優(yōu)化“水的質量”嗎?
如果一個教師不讀書,他能夠始終保持對職業(yè)的新鮮活力與激情嗎?
一個人不可能把自己沒有給別人,一個教育者更不可能把自己沒有的他給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成為學生愛戴的教師,那你就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學生不斷地在你身上有新發(fā)現,如果你過了幾年還是依然故我,如果逝去的一天沒有給你增加任何的財富,那你可能成為一個令人生厭甚至憎恨的人。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當,我們感覺委屈,當我們感覺自己郁悶的時候,就該靜下心來讀書,當我們的能力還駕馭不了我們的目標時,就應該靜下心來歷練。
是的,上天給了我們一把強大內心、打開眼界的鑰匙:讀書。
讀書,是一道永不告別的心靈盛宴,是一場永不停歇的心靈歷程,讓我們盡情的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