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幾乎每天晚上都會花些時間用來閱讀,閱讀對我來說就像是看劇、打游戲一樣的消遣時間的項目。今年已經讀了五十本書,大多是小說(讀了十幾年的小說),下半年想走出我的閱讀舒適圈,多閱讀一些歷史類的書籍。
常有人讓我推薦書單,其實我認為書單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個人性格不同喜好不同,閱讀的類別自然也大不相同。但我也知道,人們會對喜愛的博主推薦的書單更為關注,所以整理了一些最近閱讀較為喜愛的書籍給大家。希望通過閱讀能讓人類日益浮躁的內心變得平靜有力量。
1.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有人覺得這本書溫暖,我卻一點也不覺得的溫暖,讀完覺得悲哀。克拉拉越是善良,體貼,無私,樂觀,就越顯得人類的邪惡,冷漠,自私以及無情。被人類制造的機器,被人類賦予的種種特性,可是她卻比人類更為優質,何嘗不是一種諷刺。
2.約翰·威廉斯《斯通納》
年紀大了讀這本書會更有感觸。平凡的人的一生。斯通納這一生好像很不幸,他的家庭與事業都與預想中的不符,神經質的妻子、滿懷敵意的同事、被毀掉的女兒……但他又比我們大多數人都幸運。農家子卻擁有讀書的機會,讀到博士成為大學教授改變人生的軌跡;得到過身心皆契合的靈魂伴侶,曾熱烈燃燒過的愛情;不論外界世事,只沉浸在自己的學術研究之中。得到與失去,都是命中注定;生老病死,好像只是眨眼之間。
3.老舍《牛天賜傳》
老舍先生的文字幽默有趣,像是在北京聽人說了一場書。好適合在夏天吹著風扇來閱讀,熱氣在空氣里散開和書中的滾燙的文字相互融合,讓人著急著去讀完這本書。以為是有趣的小品,誰知是一場悲劇。人物刻畫真好,一輩子都在講究官派的牛老太太,馬馬虎虎的牛老者,粗魯卻有義氣的四虎子,還有嘴硬心軟的紀媽。天賜其實有聰明的頭腦與詩人的才情,只是前半生都在被人安排,他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無法出來,也容易被人改變思想,就像很多還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一樣,輕易就被人洗腦,今天是這一出,明天又是那一出。年輕人還是要多讀書多學習,有自己的主見就不會輕易被別人掌控。
4.阿加莎·克里斯蒂《無人生還》
阿婆的書只看了兩本,一本《東方快車謀殺案》,還有就這一本。一個是一節車廂里的所有人有預謀的謀殺逃脫法律制裁的“惡人”,一個是按照童謠順序謀殺所有人,制造一出完美謀殺案。題材都特別好,但覺得人物刻畫還是不夠豐滿。
5.金宇澄《繁花》
開始閱讀對文鄒鄒的文風緊皺眉頭,慢慢深入才總惦記著書中人物的結局。繁花開盡,漸漸凋零,書中的女子各式各樣,單純的、詩意的、世俗的……都一生坎坷。在時代的洪流中,她們被裹挾沖散至體無完膚。讀完自是心有戚戚,沒有人知道此后自己的人生會是怎樣,是喜是悲。唯有及時行樂,至少擁有過此刻的快樂,至于明天,管他呢。
6.施耐庵《金圣嘆注評水滸傳》
單讀《水滸傳》,只覺日漸乏味,不過是報仇殺人,打家劫舍做“好漢”,幾度欲棄。讀金圣嘆批評本才知此書之精彩,字字句句皆有深意,不過是自個兒沒看透,才覺沒看頭。
讀水滸,不喜宋江。眼看晁蓋的權利一步步被宋江架空,一寨之主不僅底下兄弟不為其賣命,連江湖上也久不曾聞晁天王大名,人人投奔都為山東及時雨宋公明哥哥,儼然一個威名遠播,收攏人心。一個卻是漸漸湮沒無聞,失了人心。
7.麥家《風聲》
看了電視劇才讀,電視劇改編很好,人物飽滿,選角合適。原著人物也都活靈活現展現出來,行文也很有特色,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故事,讓你猜不透,其實生活與歷史不就是如此嗎?讀完還是覺得很妙啊。
8.理查德·耶茨《革命之路》
“不過從這里開始,霍華德·吉文斯什么也聽不見了。愉悅的、雷鳴般的寂靜席卷了他。他關掉了他的助聽器。”從無話不談到無話可說,到最后所有的夫妻生活都成了這樣子——妻子的喋喋不休與丈夫的充耳不聞。愛情與婚姻從來就不是一回事。或者說大部分人的婚姻都是還未認清彼此,就匆匆入局。在婚后漫長的日子里,看破對方的謊言,彼此忍耐妥協,總會有出軌的念頭或許還曾付諸行動,直到認清現實結束這破碎的婚姻,又或是隱忍到年邁,呵愛情?它已經消失好多好多年了。
9.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終于讀完了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我比其他書要多花一倍的時間去對待,整個閱讀過程都很壓抑,像溺水又像失重。作者對語言文字的運用排列,平庸如我們是難以望其項背,那些精妙的比喻,像痛苦本身,透過千山萬水,向你哭訴,字字血淚。
小說里寫:“她恍然覺得不是學文學的人,而是文學辜負了她們。”作者對文學是有信仰的。在我們這個急功近利的年代,仿佛每個人都可以是作者,可人人都寫著以傳播為目的的文字。這些文字粗劣而輕浮,廉價而無意義,根本不值一看。
所以,當我看見林奕含用精雕細琢,字斟句酌的態度寫出這本書時,我那么欣喜又悲戚,喜的是還有人真正尊重文學,悲的是這竟是孤獨的絕唱。這本書注定不凡,它是五彩斑斕的世界里,唯一的白,透露出無力與慘痛;是彎彎曲曲的人生道路里,唯一的直,讓你不用經歷,卻直達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