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簡書滿打滿算一個月了,之前用的有湯圓創作,寫了幾篇文章。后來發現湯圓里都是一些校園寫手,寫的內容都是關于青春小說,不是很喜歡里面的風格,果斷卸載。后來通過關注一些微信公眾號,偶然間知道了簡書這個寫作軟件,說實話,知道的有點晚。
大多數人用簡書都是因為,第一,你可以游覽那些優秀的文章,開闊視野,一些熱文還會被好多微信公眾號轉載。第二,如果你熱愛寫作,簡書可以滿足你的需求,讓你有一片可以發揮的自留地,這也是我下載簡書的原因。第三,可以結交一些寫手,知道一些寫作牛人。
自身的文筆一般,平時也是雜寫,以前純粹是因為喜歡寫點東西,攢了不少素材本,喜歡收集一些好的內容片段。
開始接觸簡書,我才真正把寫作當成一件事情來做。規定每天要寫1000字,后來發現,第一,持續輸出大腦很容易貧瘠,輸入的速度跟不上輸出的節奏,寫到最后沒東西可寫。第二,太頻繁的寫作質量就沒法保證。
初期寫作,我關注熱榜文章,關注那些名氣作者,翻看他們的文章,學習其中的內容結構和技巧方法,以及寫作經驗。
覺得自己在寫作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和需要學習借鑒的地方。
第一,方向不明確。
文章風格要定位清晰。如果你決定寫文章,你就應該想好,你的文章風格是什么樣的,勵志文,工具文,小說,還是散文,書評影評,想清楚這些再動筆。
第二,結構混亂。
一篇好的文章結構應該是清晰的,最起碼在別人看起來應該是有條不紊。結構是文章的框架,寫文章之前列好結構,下筆的時候才不至于中途卡頓,半路混亂。一個完整的結構也能保證你的文章行云流水的從頭寫到尾。
文章結構一直是我的心病,我缺乏對文章的歸納整理能力,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我開始寫讀書筆記,簡短的書評,做思維導圖。想通過這些來理順我的思路和總結分析能力。
第三,缺乏素材。
寫文章最怕沒有素材,沒素材就沒內容,就撐不起來整篇文章。自己腦子里的素材積累還是很貧乏的,所以,我通常都會找渠道獲取素材和靈感。比如,每天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內容,新聞雜志,豆瓣知乎,還有讀書積累,日常生活。當然,每天看看簡書上的文章也能獲取一些素材和靈感。
第四,動手去寫。
看的再多不去自己動手去寫一篇文章。從寫簡書到現在一個月了,我一直都在不間斷的更文,累積到現在十多篇文章,2萬多字,幾十個喜歡。說實話,成果一般。但是我從未放棄。
第五,保持初心。
我從來沒有給自己定什么要求,必須要多少字,必須要寫多少篇,必須要一天一更。我覺得寫作本來是件自由的事情,我不會為了瀏覽量和喜歡量去逼迫自己刻意模仿那些熱文,我也一直都是堅持自己的風格。
多次首頁投稿被拒,辛辛苦苦碼出來的文章沒人喜歡,瀏覽量也少的可憐,讓寫作初期的我確實有些受挫。翻翻那些首頁熱文,看到別人的文章幾千幾萬瀏覽量,幾百上千喜歡,確實很羨慕。不過我不會因此去抱怨去比較,我還是會堅持寫我自己的,文筆不好就多加練習,寫著寫著就好了。那些你羨慕的寫作大牛,都是這樣一點一點積累出來的,人家在寫作初期也是經歷過一段黑暗摸索的階段。
看到簡書上有很多分享寫作技巧的文章,瀏覽量也很高。其實我一直覺得看別人的技巧只能是借鑒,還得自己去摸索,找到適合自己的技巧。
有人曾問我怎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章,還真是問住我了。說實話我自己寫作能力一般,也給不了你多么牛的技巧,讓你的寫作技能突飛猛進,瀏覽破萬。
寫文章首先你得喜歡,有想要去表達的欲望。如果你不喜歡和文字打交道,只是單純的羨慕別人寫文章的光環,那你也就沒有寫的必要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其次就是多學習多借鑒,這沒什么好說的。如果你真的喜歡寫作,你肯定也愿意去鉆研去請教。
再次,你得動筆寫,想嘗試那就立刻動筆,寫出來才算是自己的,永遠都在張望永遠學不會寫作。
最后,堅持寫!這是最重要的,文筆好不好沒關系,堅持寫下去,文筆越來越好這是肯定的。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一篇文章磕巴半天也就900字左右,通過這一個月不斷的練習動筆,經常碼著碼著就接近兩千,字數有很大提升,文筆也更加流暢了,事實證明,勤加練習持續寫作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不二法門。
不少人寫作三分鐘熱度,堅持一段時間,看不到成果就放棄了。其實你不是寫不好,你是心太急!不靜下心來好好充實自己,怎么會有好的文章能瀏覽量破萬,在能力達不到之前請認真積累!
關于寫作的碎碎念就到這兒了!
醬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