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呂
六月是屬于孩子們的節日,也是滿園梔子花飄香的季節。
傳說梔子花是天上七仙女之一,她憧憬人間的美麗,就下凡變為一棵花樹。一位年輕的農民,孑身一人,生活清貧,在田埂邊看到了這棵小樹,就移回家,對她百般呵護。于是小樹生機盎然,開了許多潔白花朵。為了報答主人的恩情,她白天為主人洗衣做飯,晚間香飄院外。老百姓知道了,從此就家家戶戶都養起了梔子花。因為梔子花是仙女的化身,女人們個個都戴著她,真是花開遍地,香滿人間。 梔子花從冬季開始孕育花苞,直到近夏至才會綻放,含苞期愈長,清芬愈久遠;梔子樹的葉,也是經年在風霜雪雨中翠綠不凋。于是,雖然看似不經意的綻放,也是經歷了長久的努力與堅持。或許梔子花這樣的生長習性更符合這一花語。不僅是愛情的寄予,平淡、持久、溫馨、脫俗的外表下,蘊涵的是美麗、堅韌、醇厚的生命本質。
小時候的家與奶奶家被院墻隔了起來,院墻的上半部用鏤空的方磚做裝飾,所以奶奶家院子里種的月季和梔子花就會順著鏤空處鉆過來。
月季花家家都有,可村里梔子花只有奶奶家院子里的那一株。那是一棵養了很久的梔子樹,在沒有我的時候它便開花了,記憶中應該有兩米多高。因為最高處的花大人也是采不到的。
每到六月里,花期正是旺盛的時候,那枝頭上攀滿了一朵一朵白色的梔子花,先形成一簇一簇,再連成一大片一大片,在夏的懷抱里悠然地綻放著,棲在樹上,藏在葉間,像剛出窩的潔白的小鴿似的。
每到這時,房前屋后到處彌漫著梔子花的清香,來奶奶家串門的鄰居也絡繹不絕,其實都是奔著花香來的,走之前都將自己帶的方便袋摘滿才會離去。
于是,在村里,會看見年紀大的奶奶們耳鬢處都用夾子別上了一兩朵梔子花,和母親相仿的阿姨們都在衣領扣縫里插上一朵,只要一低頭便能聞到那一抹怡人的清香。
每次看見鄰居們滿袋的采摘回家,我都很擔心,怕被她們摘完了。母親不常去奶奶家,而我個子太小,高處最好看的總也夠不著,低處開放的也早就被人摘去了。所以我就只能摘快要開放的白色花骨朵,回到家放在碗里用清水養起來。這樣也好,我可以看著它們一點點綻放。屋里的每個角落我都會放上一碗。滿屋的梔子花香可以持續一個星期。
最開心的便是六一兒童節,學校要表演節目,只有在這最特別的日子里,母親才會走進奶奶家的梔子花前,仔細地尋找她認為開放的最漂亮的梔子花。摘上兩朵,用細小的發夾穿過梔子花莖處。然后將我的長發扎起,編成兩股麻花辮,將做好的梔子花發夾溫柔的穿過黑發,一邊一個別在了我的麻花辮上。母親說,就像兩只白蝴蝶在我的發梢間跳舞呢!我會很開心,很驕傲,覺的自己和這梔子花發夾是獨一無二的……
后來,當我長大已經覺的梔子花發夾幼稚的時候,它以同樣的方式出現在小我七歲的妹妹的發間處。
我想,那些年的兒童節,妹妹也會和我一樣,因為母親親手做的梔子花發夾,覺的自己跟七仙女一樣,美的不可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