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才知道什么是草原的羊肉。
? ? 說自己從小被羊肉喂大,真的不為過。不足5歲的時候,已經(jīng)有了啃羊骨頭的記憶。滿頭滿臉都是羊油,大人們在那里笑成一團。出門在外,遇見老鄉(xiāng),才知道并不是所有內蒙人都吃羊肉,特別是像我家一樣。
? ? 每到中秋,父親就會扛一只沒有頭,內臟被清理干凈的羊回來。然后從羊腿開始剔骨,把肉和骨頭分離開,這個時間,一般要3個小時左右。母親早已準備好塑料紙,將剔好的羊肉卷在一起。一般,靠近羊皮的肉會卷在外面,將里面的紅肉藏起來。當然,還有幾大袋剩了3/1肉的羊骨頭。
? ? 所以中秋,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日子。一個冰箱,都被羊肉堆滿了。這些羊肉,可以吃到來年的夏天。
草原的羊肉,讓人難忘,是有道理的。
? ? 曾相繼帶好幾波同學來草原吃羊肉。來之前,全部義正言辭的說,從不吃羊肉。走之后,都會問我,啥時候幫我?guī)c羊肉。草原的羊肉不膻,是他們喜歡的原因。實則不然。草原的羊肉,嚼起來會有芳香的肉汁流出,那種清爽的肉香,不僅是雞鴨魚無法比擬的,甚至豬肉,也遠無法超越。當然,前提條件是,這是正宗的草原羊。
? ? ? 在內蒙古的羊肉都好吃么,也未必。我私以為內蒙古的羊肉至少分為三類。最好的羊肉,是牧民在大草原放養(yǎng)的,吃草,吃沙蔥的羊,而且至少放養(yǎng)2年左右;再次一點,是圈養(yǎng),但是吃草料的羊,偶爾會出去溜達溜達;最差的,就是在養(yǎng)殖場,吃飼料和草料混合物的羊,這些羊,也被稱為育肥羊,長得白白胖胖賣上價,才是重點。一般對外售賣的羊肉,養(yǎng)殖場的最為多見。只能達到羊肉不膻的效果,比如曾吃過錫林古勒盟出口的羊肉,肉質和肉香,皆一般。
? ? 想吃到正宗的草原羊,難。牧民向往城市,政提倡退耕還林還草。現(xiàn)在草原羊的價格,比市面的羊肉,貴50%左右。
只要肉好,什么做法都不重要。
? ? 內蒙最出名的菜肴,是手把肉。簡單點,就是白水煮羊肉。當然,時間和火候需要大師傅來掌控。但手把較是有些膩人的,不宜多吃。燜羊肉是家里常見的做法。它的佐料稍顯復雜,通常會包成一個作料包,然后在鍋里加點醬油。和正宗的蒙古人相比,我們這些是在內蒙古居住的漢人,更喜歡燜羊肉一些。
? ? 但是,羊肉最方便的做法,其實是涮羊肉。只要抱著自家的羊肉卷,去加工店削個十幾斤羊肉片,足夠過年了。拜年的時候,很多家的涮羊頭鍋都會開著。有人來,就拿雙碗筷,放幾片羊肉,可以迎來送往好多波人。如果你手把肉只能吃一塊,那么,吃涮羊肉的肉量絕隊是它的三倍。全國人民的最愛。
? ? 屬于地方特色的,還有羊雜、羊血和羊頭。故鄉(xiāng)人早上喜歡喝羊雜湯,配著油條。不管是羊肚子、羊肝還是羊心、羊肺,全部一口吞。我反而接受不了。只用羊雜湯沾點油條,其余的都交給父親了。到重慶才發(fā)現(xiàn),羊肉和羊雜價格居然一樣,后悔多年剩下的羊雜湯。
? ? 羊血是我的心頭摯愛,其實就是血腸。羊血腸很值錢,因為做工復雜。必須是新鮮的羊血,放一刻都不行。殺羊的畫面本身就有些慘烈,旁邊那個接血的人,就更痛苦了。血腸里沒油是不行的,一般會加菜籽油和調料。有一次,我叔叔做血腸,油放的估計和血差不多。每次吃他的血腸,都要在腸子上扎好多洞,美其名曰——放油水。至于羊頭,處理起來很難。一般都是在外面買好,回家炒大蒜吃,下酒特香。我母親很勤勞,還自己煮過一次羊頭。發(fā)現(xiàn)小商販賣羊頭,沒少坑我們的肉。
? ? 遠離故鄉(xiāng),冬至是最難捱的。心心念念都是草原的羊肉。暖胃、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