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春節過后第幾天,騰訊便推出了一則新聞,畫面上的老母親給將要回城工作坐在車內的兒子送行,戀戀不舍拽著兒子的手,竟掉下了眼淚,站在村口含淚望著兒子的車遠去。這則新聞一出,很多在外求學工作的人想必都會有切身體會。
春節七天假剛過的時候,幾乎每天早上都會被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吵醒,不用懷疑,肯定是誰誰家的孩子過完年準備回城上班了。元宵節之后更是如此,一大批的回鄉過節青年都開始陸陸續續的返城工作,在這其中好多人此別再見又將是一年。
不得不承認“年”真是個好東西。它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厚親人、家人、朋友之間的關系,它能讓我們所有的中華兒女有一顆共同的向心力,這悠久的傳統文化像是有著一股神秘的魔力緊緊地牽引著我們在每年的這個時候一定要回到生養的故土,而節后展現出來的狀態肯定會是這般留戀與不舍。
舍不得家里廚房濃重的油煙氣味和媽媽做的可口飯菜,舍不得跟爸爸每頓飯小酌的下菜酒,舍不得兄弟姐妹間肆無忌憚的打鬧,也舍不得親朋好友一聚時的坦露心扉。一年總會有365天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可是跟爸媽跟親友能呆在一起的時間想想是少之又少。
重返崗位的幾天時間里,我們總會用很長一段時間來調整心態以便更好的面對工作學習,有人依然沉迷在假期享受的模式中整天昏昏欲睡干啥都提不起精神,也有些人抱怨假期太長所以才會使自己對工作放松了警惕,總之在剛上班的幾天時間里沒有個三五六七天估計很少有人會以滿腔熱血的狀態來正常對待的。
當然是在家里才舒服啊,每天睡到自然醒,一日三餐更是不用擔心每頓都有現成可口的飯菜,衣服臟了不用管,被窩兒冷了不用管爸媽早會在你睡覺前試著把電熱毯開到最大,春節假期對于我們更多的人來說更像是在享受一種絕對放松的狀態。也是,在家里沒有上司領導的追命連環call,也不會有每天的業績考核,更不會擔心早中晚吃什么,更多的任務就是吃了睡睡了吃,要是在這期間偷胖個幾斤,爸媽會樂得開了花兒。
假期對我們這么好,我們當然不想上學工作。
步入正軌后,每天頂著昏昏的熊貓眼倒時差,盡快從晚不睡早不起的狀態中逃離出來,我們一步步練習自己的注意力調整心態更好迎戰,試著每天開始變著花樣養自己的胃,試著從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中一步步走出來。
誰曾會想當我們想盡辦法適應新生活的時候,家里的父母親人在我們離開后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他們當然也需要時間來接受我們已不再身邊“享福”的事實,尤其是在過渡的這時期,思念的心情真的很痛苦。
去年十月份我計劃要么帶外婆去成都,要么把在成都的表哥喊回來。因為工作原因表哥兩三年不回家過年是很正常的,外婆年紀大又心心念著孫兒,所以今年表哥特意申請了一個多月的長假回老家過年。誰曾想表哥走的那天,外婆一路小跑跟著“大部隊”送遠行的哥哥,孩子都走后,外婆很長時間緩不過神兒來,每頓飯菜都還是做足夠多的量,筷子一雙不落的擺好了才發現家里已經沒有那么多人了。兒孫在家的時日里,外婆每天忙里忙外卻總是樂得笑呵呵,在老人心里,兒孫繞膝實在是再幸福不過的一件事。
我們成長的越來越快,我們在乎的越來越多,我們遺忘的也越來越多。
我們不斷地學會成長,學會堅強,我們學著長大的同時,一味地只顧著自己向前跑,卻總是會忘記停下腳步看看身后的父母親友,父母跟不上我們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遠,親友因為疏忽不常聯系也漸行漸遠,我們拼命的向前跑,向上爬,回頭看卻只見孤零零一個人。
長大了才真正明白了“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深意,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好,卻從不想因為親情因為愛去羈絆,這將是最大的人生苦楚。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懂得其中道理,對于我們人生中摯愛的父母,絕不可以吝嗇一切費用,多打電話常見面,我們開心,父母家人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