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楓。今天我們聊一部關于金融的電影。2011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商海通牒》,這部電影是由凱文·史派西、杰瑞米·艾恩斯等主演。故事發生在紐約的華爾街,就是在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準確的說是發生在一家投資銀行的這個內部,他們剛剛解雇了一批人,其中的一個風險管理的負責人,在被解雇之后啊,給了年輕的一個同事皮特·蘇利文一個u盤,在晚上的時候蘇利文就通過u盤做了模型的運作,他突然意識到這個公司的資產評估有很大的漏洞。
他們大量購買的一種有價證券,MBS,這將導致公司的破產。他就向上匯報,層層的高管被驚動,矛盾被解釋的越來越清楚,就是有大量的不良資產在公司的賬上,超過了公司的資產。發現這一點后,公司的高層,就連夜舉行會議,希望能夠研究出一個策略挽救公司。其中富有經驗的股票經紀人山姆·羅吉斯,還有他的老板賈德·科恩以及風險管理負責人薩拉·羅伯特森都來到會議現場,最后是投資銀行的老總約翰·圖爾德也連夜趕來,他們最后的決定就是第二天投資銀行要以最低的價格拋售這些已經一文不值的證券來挽回他們的損失。
這些公司高層金融界的危險無所畏懼,也沒有廉恥。所以他們在第二天股市一開盤的時候,就拋出了所有的不良資產。這樣一來,這家銀行能夠安全的過度,卻會引起一系列連鎖的反應,最終買了這些資產的投資銀行,導致破產。
金融背景: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y, 抵押支持債券或者抵押貸款證券化。他是資產證券化的一個品種,最早在1960年代的美國產生。他的基本結構就是把住房的抵押貸款,條件比較好的,還款有保障的集中起來做成一個抵押貸款的集合體,我們叫資產池。然后把資產池的本金和利息的現金流去發行一個證券,由政府機構或者有政府背景的金融機構,對證券進行擔保,其他的這個金融機構就可以買這些證券,所以,這個MBS的其實是有公共金融政策色彩的證券化商品。
我們來看這幾個方面,往外借款的銀行轉移了風險,投行做中間商賺取豐厚回報,評級機構也能夠給獲得利潤。所以這種模式在2007年之前一直做的非常好。每個投行,高盛、大摩、小摩賺的非常多,借貸雙方比較大膽,加上美國格林斯潘時代利率比較低,所以整個住宅市場比較好,房價一直在上行,他也撐起了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之后的美國經濟,大家都在說美國MBS金融煉金術非常的好。但是,我們也看到了現在這個結果,就是2008年次貸危機而導致比較大的沖擊,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就破產了。
這個影片他關注的問題其實跟古老的戲劇是一樣的,就是當人面對這個沖突的時候,外部和內部的,人是如何選擇。他的內心的這種掙扎就是你的價值觀、為人處世、對良心的拷問。所以最后大老板決定賣掉不良資產而不是去破產,山姆·羅吉斯是代表了一種有良心的,他認為我們正在把毫無價值的東西賣給自己的交易伙伴,我們在搞垮別人,最后就是沒人會買我們的東西了,這是一個職業操守,也是作為一個人本身的良心的拷問。
他們最大的老板董事長約翰·圖爾德不是這么認為,他的信條就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要讓公司走自己的路,讓其他的公司呢無路可走。所以說他有一句名言,就是他電影當中,臺詞就是“有三個辦法在這個行業當中能夠生存下去,更快、更狡猾或者干脆就是作弊。”這就是他的信條,他選擇了MBS全部賣掉。
而且他還在最后,在餐廳當中一邊吃牛排一邊說,比如說1937年、1957年、2000年這樣的金融危機都是一樣的,周而復始,情況一直會發生,我們沒法改變什么,我們只是一個從業人員,我們控制不了。我們是采取措施保住我們的公司賺一筆,我們如果算錯了,我們馬上就被清理出戶或者橫尸街頭。他對于這個金融危機的宿命式的總結,對于人本性的總結還是非常的準確的,而現實生活中的資本市場也確實是這么運作的。所以這部電影啊,是充滿了欲望的一部電影。
威爾的一段經典臺詞:“那些普通人是因為我們才有今天的幸福,如果我們沒有來算這些信貸呀,這些資金呢,我們來操作,他們怎么可能消費他們根本付不起的東西呢,比如說房子。現在要出事了,然后你又埋怨我們,如果明天啊,一切都沒有事的話啊,這些普通人又會回到原來的狀態,繼續享受的本來不應該屬于他的一切,他們裝作很無辜,他們得到了一切,自欺欺人相信這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其實是我們在來操作這個事。”這句話把人的貪婪本質表達了出來。
在金錢資本欲望的驅使下,每個人都沒法展示人性本善以及年輕人所具有的熱血。這部電影比較真實,就像最后約翰·圖爾德在影片快結束的時候說“一切都是為了錢,世世代代從來都沒變過,你以為你今天害了很多人,但是你今天做的跟你以前在公司里做的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這些被編造出來的錢,人們不用為了吃飽穿暖互相殘殺,所以世世代代都是這樣的,只要在這個市場當中就有贏家,就有輸家,能贏者就撐死輸的就會餓死。”
在影片的結局是山姆去埋葬他的狗,而真實的世界也非常殘酷。金融家在這個電影當中的所有行為是非常真實的映射了現生活中金融家的行為。這部電影是無關道德的,每個角色都在他崗位的要求以及職業道德的方面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這部電影第一可以看到金融資本運作的內在的邏輯;第二個能夠看到在面臨抉擇的時候,人是如何去行為的。創作者沒有判斷,觀眾自己有自己的判斷。
我是王楓,電影進化論,下期見。
關注【小紅幕】公眾號收聽《電影進化論》完整音頻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