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滌器
奔波多日,相如與卓文君回到了成都老家。卻見家徒四壁,卓文君無奈,只得與相如開始貧賤過活。粗茶淡飯、節(jié)衣縮食的日子總是難以長久忍受。一段時日后,卓文君終于開口:“長卿還是與我回臨邛吧,即便父親不予理會,有我的兄弟接濟一下也會比現(xiàn)在好上百倍,何至于如此窮困潦倒?”相如欣然應(yīng)允。回到臨邛,卓文君賣掉車馬、首飾,與相如開了一家酒館。相如穿上下人的衣服,整日與奴婢及傭工一起清洗酒器。卓文君則不施粉黛,在柜臺前叫賣。
此事很快被卓王孫得知,大怒道:“真是奇恥大辱!就當(dāng)不曾有過這個女兒!”于是閉門不出,不想再過問此事。相如與文君二人心知肚明,依然我行我素。城里人盡皆知,一時成為笑談。
卓家上下終于看不下去,勸說卓王孫:“文君與相如之婚事,如木成舟。相如是個有才華的人,還是縣令大人的知交好友。雖然眼下無官無職,可終有發(fā)跡之日。我卓氏家財萬貫,何必吝嗇?”卓王孫不得已,于是分給卓文君奴仆一百人,錢財一百萬,另有陪嫁之物無數(shù)。相如和文君陡然而富。兩人再次回到成都,置買田地房屋,至此衣食無憂矣。
[“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dāng)也 。”(卓文君從門縫里偷看,心里高興并對司馬相如一見傾心,只是擔(dān)心配不上他。)?《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書??司馬相如傳? ?上》
兩部史籍中對于卓文君的相貌均沒有任何描述,竊以為或為中人之姿,也許這才是卓文君擔(dān)心配不上司馬相如的主要原因。但她的確是個癡情女子,為了司馬相如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反觀司馬相如,很聰明,有心機、有城府,最終得償所愿。]
簡在帝心
都說是福無雙至,可司馬相如偏偏是個打破常規(guī)的人。娶了卓文君,相如已是人財兩得,羨煞旁人。然而上天對他的眷顧還沒有停止,另有一個天大的機緣很快就降臨到他的頭上。
即位不久的武帝劉徹某一日讀到了《子虛賦》,不禁擊節(jié)叫好,贊嘆不已。武帝以為此篇為古人所作,感嘆道:“我雖貴為天子,卻也不能事事如意。如此大才,不能與之暢談辭賦,可謂平生之憾!”狗監(jiān)(為皇帝飼養(yǎng)獵狗的官)楊得意,是蜀郡人,正好陪侍在武帝身邊。他即刻上奏:“此篇文章是我的同鄉(xiāng)司馬相如所作,此人尚在人世,仍居蜀郡成都。”武帝聞之大喜,一紙詔書傳往成都,宣司馬相如入宮面圣。
對司馬相如來說,這是個夢寐以求的良機。看到詔書的相如欣喜若狂,遂即刻動身。再次來到長安城,相如恍如隔世。多年前在此侍奉景帝,無所作為。如今得天子召見,青云在望。相如暗道:“建功立業(yè),就在今朝!”
幾日后,未央宮,司馬相如奉召面圣。見到司馬相如一表人才,武帝便有些欣喜。相如初見天顏,不免忐忑。武帝雖尚未及冠,卻不怒自威,帝王之姿令相如拜服在地,不敢直視。淺談幾句后,武帝態(tài)度溫和,使得相如逐漸平復(fù)心情。從自己的身世過往,到朝廷大事,相如侃侃而談,武帝大為欣賞。兩人談起《子虛賦》,武帝不吝贊美之詞。相如知道當(dāng)今天子極為喜歡辭賦,也是此中大才,于是進言道:“《子虛賦》是我多年前所作,是為諸侯狩獵之事,不值得陛下如此看重。如陛下允許,臣愿再作一篇,專寫天子游獵之賦。”武帝允,便讓司馬相如做文學(xué)侍從,命尚書給他提供筆墨和竹簡等所用之物。
不久之后,相如寫成一篇《上林賦》上呈武帝。此篇賦承接上篇《子虛賦》,先極力描述天子的上林苑的廣袤壯麗,接著寫天子檢閱其軍隊之威武雄壯。然后贊美天子射技非凡,獵獲無數(shù),并慷慨分與從人。最后寫天子獵余慶功,大擺筵席,美女如云,豪奢無比。整篇文章氣勢宏大無比,辭藻豐富瑰麗。在對天子極盡歌功頌德之余,委婉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理念:勸諫天子以禮儀為準則,以圣王為榜樣,廣招賢才,廉儉守節(jié)。
此時的大漢王朝經(jīng)過平定諸侯王之亂,正值海晏河清,國力鼎盛之時。相如深知武帝此人雄才偉略又好大喜功,便借此賦來曲意諫言,又一展其辭賦無雙,可謂一舉兩得。果然,武帝閱之大喜,任命司馬相如為郎官。
?[《漢書?武帝紀》記載:漢武帝劉徹曾作《寶鼎》、《天馬》、《瓠子之歌》等篇。很多作品流傳至今。]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