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喜歡一篇作文題目《仰望星空,腳踏大地》。那時面對緊張的學習環境,激烈的競爭氛圍,每一次我氣餒,遭受打擊,想要放棄的時候。我總會獨自一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住的仰望星空,倍受鼓舞,就像從地獄里眺望天堂一樣,死死地盯著那星月,因為,我知道,它懂我。
但是,星月也總有被遮蔽的時候,那一年,我的高考敗了。
敗了,敗了,而且一敗涂地。12年的寒窗,6年風雨的洗禮,日復一日如機器般的拼搏,全都化為了灰燼。去過學校教務處,去過招生辦,卻是無功而返。從小到大,習慣了優秀的我,從未有過如此的挫敗。滿含著不甘與悔恨,我硬生生的堵住了復讀這條路,隨便報讀了一所大學。或許是那些年來,被壓抑的太久,想散散心,亦或許是一直活著家人的期待中,這一次,我想為自己做些什么。就不管不顧,開始了自己一個人的旅行。
對于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我,這是一次刺激而又新鮮的旅途。我來到了美麗的浙江,品嘗了聞名遐邇的紹興黃酒,還是用碗喝的,說實話,味道不怎么樣,有點像白酒。路過了寧波,攀爬了秀美的松蘭山,最難忘的,便是那靠海的海灘。不知為何,每一個海灘,必定是伴隨著烈烈的海風,吹動著那靚麗的面頰。赤裸地雙腳踩在松軟的沙土上,留下一道道淺淺地印記,溫潤,舒爽。當慢慢靠近海邊,聽任海浪,一輪又一輪擊打著腳踝。接著,又直奔著名水鄉——周莊,第一次看到整個村莊,都傲然屹立在水面之上,還有那流水兩岸,古樸的村落風格,給人一種錯覺,仿佛生活在兩宋時期,再加上那流水上,時不時穿梭的船只與游客,撐著竹篙,使人不禁聯想到,小橋流水人家。
一路又來到了上海,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直至夜幕降臨,夜上海也始終燈火通明,讓人看不到這座城市的停歇。漫步到黃浦江兩岸,看著璀璨的東方明珠塔,在這耀眼的背后,又有誰知道它的落寞,兩岸人影叢動,觀賞著黃浦江,洶洶流動的海水。交了100塊,踏上觀光的游輪,站上船的頂層,感受狂風襲面而來,江水慢慢遠去。
曾經,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眼中都好班干;曾經,我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作為至理名言;曾經,我自以為背負著全家的期待,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與茍活。但是,這一次,我突然發現了,我可以有自己的詩與遠方,可以過得如此的灑脫自然,可以有我自己的夢去追尋。趁著年輕,摘星逐月,不負韶華。
就這樣,來到了大學,或許它和我曾經追尋的,相差千里。但是,只要心中有詩,路便不會太難。初到大一,我就串遍了我們院所有的班群,加入了一些社團組織,因為我相信,與優秀的人交流,你也會變得優秀。
時間飛逝,如今大三即將結束,我依舊堅定著我的遠方。每天早上七點起床,開始自學JAVA,一學就是幾個小時,有人問我為什么起得來,我反問一句,“難道你高中時做不到嗎?”,他們不知道的是,我大一的時候,堅持六點半起床,學習演講,堅持了一年。除了上課之外,我每天至少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閱讀,做摘抄,因為我知道,在經歷同樣的事情,有過知識熏陶的,和沒有積累沉淀的,他們的感受是絕對不一樣的,我只是想,要對生活的美,多一份感受。再說說寫稿子,有時候熬夜寫了一篇自認為不錯的文章,而第二天經常文章被專題拒收,說實話,挺受打擊的,但是,我依舊選擇堅持,調整,鼓起勇氣,再出發。周六周日,我也會花時間,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去看看別樣的風景,感受不同大學透漏的特質。
人這一生,總得為自己活一回,總得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博一次,總得試著去追星逐月。愿你能喝茶又能品酒,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獨,經得起風雨,受得住王冠。
《親愛的安德烈》里面說到:“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努力,不是為了,享受萬眾矚目的光芒,而是為了,我們有更多的機會,選擇我們想要的詩與遠方,愛與自由。
現如今,在深夜,我依舊會默默地,仰望頭頂的星空,感受星月的美好,心之所愿,必將往之,追星逐月,不負韶華。在最后,送上一首詩,節選自《在山的的那邊》:
? ? ? ?是的,
? ? ? ? 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
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
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在山的那邊,是海嗎?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
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
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
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曾經我穿過山和大海,又穿過人山人海;曾經我被現實大海冷冷拍下,又曾披荊斬浪;曾經我迷失了方向,又曾眺望著那深邃地星空。我始終相信,在山的那一頭,是海。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