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拋開寶黛愛情的濾鏡,賈寶玉這個男人實在沒多少可取之處,文才不如大觀園一眾女子,對仕途經濟更是不屑一顧,唯因年小尚未被世俗浸染,說話做事還保留著一份單純,卻也因為他的“童言無忌”,給身邊人招來多少災禍。
? ? ? ?與丫頭們調笑是那個時代老爺少爺們的劣根性,寶玉自不能免俗,哪怕他再覺得女兒家珍貴,在他心里也是有階級差別的,所以他趁著王夫人午休調戲金釧毫無壓力,脫口而出,哪成想一時口嗨被王夫人聽見了,惹得王夫人大怒,要逐金釧出去。這原也算不得什么事,王夫人愛子心切,怕兒子被女色迷了眼,寶玉若是個拎得清的,立時撇清干系哄上幾句也就揭過去了。或是事后為金釧轉圜周全一下,至少面上不至難看,也能避免金釧羞憤至極投井而亡。可寶玉呢,一看勢頭不好溜之大吉,什么女兒家如珠如寶也不講了,自己惹了事全不放在心上,更別說事后補救了。與其說他還是個孩子想不到這些人情世故,倒不如說因小見大可窺人品之端倪。
? ? ? ?論起寶玉在書中吃的最大的苦頭,除了最后的抄家滅族,就是賈政那頓轟動了整個大觀園的板子。寶玉私下與名伶蔣玉菡交好,甚至到了互換貼身汗巾的程度,然忠順王府的人上門質問蔣玉菡下落時,自詡“為這些人死了也情愿”的寶玉,三句話就被對方嚇出了地址,只求快打發了他們,這難道也稱得上朋友之誼嗎?寶玉這一張嘴,忠順王府如何對付蔣玉菡尚不得知,“信義”二字他可是再沒臉提起了吧。多少人把寶玉挨的這頓打看作是其對封建禮教的抗爭,是對世俗眼光的挑釁,是賈政這個封建大家長維護其權威統治的手段。但在我看來,無論是作為封建禮教的挑戰者,還是高尚友誼的踐行者,寶玉這頓板子挨得都不算冤。
? ? ? ?如果說前兩次或因慣性,或畏強權,都不是寶玉有意為之,那么尤三姐和冷湘蓮的悲劇可謂是寶玉一語促成。尤三姐有意于冷湘蓮,請了賈璉做媒定親,冷湘蓮許以鴛鴦劍做定禮,因不知女方情況特來問寶玉。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親”,這樣的情境,便是不說好處也不能揭人短處才是,何況寶玉對尤三姐并不十分了解,更當明言。冷湘蓮聽說尤三姐來歷之后表露懷疑,寶玉不為三姐表白幾句倒也罷了,還賭氣說些模棱兩可的言語,直接導致了冷湘蓮的退親,也造成了尤冷二人一自刎一出家的悲劇。原本一樁大好的親事,三言兩語間陰陽兩隔,何其不幸。言辭如刀,有心無心皆是人命。可見寶玉所謂對女孩的愛護也是有區別的,看得入眼的如珍似寶,事不關己的冷心冷情,又比別人好到哪里去呢?
? ? ?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寶玉不經意的幾句話,無端釀成了多少悲劇,人誰無過,但惹出了事只會無視和逃避,歸根究底卻也不單是幾句話的事,到底是人品的問題罷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