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在任何事情上都追求絕對公平。
他們不愿意欠別人人情,也不喜歡別人麻煩自己;他們努力將自己的工作完成到最好,也不喜歡別人給自己留下一點未完成;甚至他們也習慣于依照自己的感覺,“平等地”去對待自己的愛人。
在生活中,如何恰當的去償還人情債很讓人頭疼——還少了不合適,還多了又有些心疼;
在工作中,如何能讓自己和大部分人干同樣多的活讓人糾結不已——干的少了覺得不太好意思,干的多了又覺得自己太虧了,心里不平衡。
在愛情中,自己希望兩人能夠平均分擔家里的所有大小事。一旦失去平衡,就會引來爭吵。
而我發現喜歡追求公平的有兩類人:
1、處于不公平位置的人。
2、經公平處理之后處于優勢位置的人。
怎么去理解這兩類人呢?舉個例子吧!
我,本科畢業,已經工作4年。我同事小明,研究生畢業,工作剛滿2年。我們在工作中付出同樣的勞動,我年資雖然高一點,因為學歷的問題,而我拿的獎金卻不如他的多,那我會覺得不公平,都干同樣的活,憑什么不能同工同酬呢?我認為我處在不公平的位置。
于是我聯合像我一樣的人向領導反應和建議。可是小明卻不干了,他認為他學歷高,也是因為付出了時間和努力的,憑什么自己付出過的努力就應該打水漂呢?一旦實行了同工同酬制度,他認為他就處在了不公平的位置。
我還有個同事老周,專科畢業,已經工作8年了,因為他是老員工,基本工資要高一點,他就特別希望能夠同工同酬,為什么呢?因為他的年資最高啊,實施同工同酬制度后,就消除了他學歷不足導致獎金低的劣勢,所以如果能夠實施同工同酬制度,他就處于了優勢的位置。
而另一位同事老吳就不樂意了,他是研究生學歷,也工作8年了,自己的工齡和學歷都很高,理所應當拿的最多,可是一旦同工同酬,自己的學歷和工齡不就白費了。
領導得知內部矛盾后,馬上進行了調整,把獎金調整到有差別,而大家基本都能接受的程度,基本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都認為這是最公平的。
所以絕大部分人不是追求公平,只不過想通過公平的說法來求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只是因為人的群體足夠大,大到自己沒辦法強過所有人的總和,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追求所謂的公平。實際上我想說的是,你強過多少人,那么你就會追求什么樣的公平。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對于員工來說,公平就是平均與平等。對于領導來說,公平就是不失衡。